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8-05-09 06:42

貨幣基金 替活存增益闢新路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為讓投資人了解目前國內貨幣市場基金在與金融科技結合後,將如何大幅提高活存戶現金收益,本報與元大投信共同舉辦「貨幣基金X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論壇,8日在華南金控會議中心舉行。
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表示,生活與理財已經密不可分,金融業者合作讓民眾可以有現金增益的管道,是全民之福。華南銀行董事長吳當傑則指出,貨幣基金結合行動支付等金融科技,將會給民眾的生活與理財新的樣貌,值得期待。
陳國瑋指出,生活就是理財,從之前大家搶購衛生紙的例子即可證明,能省幾塊錢都可以是理財的一部分。貨幣基金因為其低風險、收益率比活存好一點的特性,過去都是大型法人機構在買,這次元大投信、華南銀行合作從帳戶連結貨幣基金做起,就是希望這樣的機會不再是法人專屬,應該讓一般投資人也可以享受到現金增益的好處。
吳當傑肯定工商時報最近關注貨幣型基金最新發展趨勢,且與投信業龍頭唯一獲得智慧財產局頒發發明專利獎的元大投信合辦論壇,透過如華南銀行與元大投信貨幣基金合作的「優利通」帳戶,讓一般民眾也享有貨幣型基金的優勢以及更多理財的機會。
劉宗聖在論壇中所作主題報告指出,元大投信從1992年起推出的主動式投資的股票型基金、資產證券化基金到2003年被動式投資中各類ETF和指數型基金、貨幣與債券ETF,直到近年積極創新推動現金資產管理,也就是把貨幣型基金與生活理財,這期間商品不斷進化,因此改造國內資產管理地貌及天際線。
劉宗聖指出,從國外多元現金管理策略改變金融市場的趨勢來看,台灣確實也必須盡快跟上腳步。台灣M1B(存款加現金)存量高達17兆元,尚未有明顯的現金管理工具,貨幣市場型基金規模雖達8千餘億元,但參與人數不足3萬,遠低於投資在其他類型基金的150萬人;韓國貨幣ETF管理規模達到44億美元,提供股票交易族資金暫存收益的管道,目前已經發行11檔貨幣ETF,成為新興的股票交易標的。
最為成功的是大陸貨幣市場型基金結合第三方支付、金融互聯網的發展,貨基整體規模為7.32兆人民幣,占所有基金的59%,其中餘額寶天弘基金即占23%,規模達1.69兆人民幣,為全世界最大的貨幣基金,參與人數已超過4億。
劉宗聖表示,根據央行統計,台灣存款每年以3%以上的速度增加,39.3%以現金或活存方式持有,若轉投資高流動性的貨基(0.33%)可產生約560億元的收益,若平均分給2,300萬人,平均每人可分到約2,500元。未來應多利用貨幣型基金等同於現金的高流動性、高於現金資產的收益、每日計價的用戶體驗及數位化應用串接行動支付,所帶來的便利。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