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6-04-09 07:45
名醫問診-遲緩兒中醫衛教
2016年04月09日 李聰界醫師/鐘上琳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
發展遲緩是指在認知、語言及溝通、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異常的情形,並經專業的醫療評估確認。若小朋友的發展與其它一般正常孩童相差二個標準差以上,就屬於「發展異常」。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目前已知基因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是最大的,而環境因素包括後天的營養、家庭環境刺激…等。
發展遲緩的治療主要以早期療育為主,包含物理或職能復健治療,以及感覺統合刺激,藉由活動訓練,產生正向的回饋,促進兒童的神經發展以及強化肌肉力量,來改善遲緩的程度。語言發展遲緩則接受專業語言治療。一般在三歲前是發展遲緩的黃金治療時期,提早診斷治療,效果可提高10倍以上,可見早期療育的重要。
從中醫觀點來看,古籍上記載「五遲、五軟」,包含「立遲、行遲、語遲、髮遲、齒遲」及「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等,內文描述幼兒發展遲緩的表現,包含幼兒較晚開始學坐、站立或行走,及語言遲緩的狀況,與現代醫學的腦性麻痹、智力低下、大腦發育不全症狀相似。中醫認為,生長發育和「腎」有很大的關係。「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腎精具有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和滋生骨髓、腦髓、脊髓的作用。「肝藏血,在體合筋」,肝血則能濡養筋骨,使運動靈活。腎精或肝血的不足,會造成骨骼脆弱無力及筋骨失養,造成兒童較晚開始站立及行走。
此外,消化功能也在生長發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將食物消化後變成精微物質,生成氣血,供給小朋友作為生長的能量來源。若幼兒胃口不好,或三餐不定,貪食冰品,都會導致脾胃損傷,影響小兒正常的生長發育。
目前已有研究顯示,針灸加推拿及中藥,合併常規的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可幫助腦性麻痹發展遲緩的孩子改善智能、語言及身體活動度(文章刊登於Journal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0Apr;16(4)3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