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瓜不拜 發達公司協理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5-19 01:15
陸投資鬆綁 能源基建利多
陸投資鬆綁 能源基建利多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曾瑋琳/綜合報導】 2013.05.18 03:53 am
大陸中央兌現「簡政放權」承諾,近日宣布大範圍取消和下放一批投資項目的審批,被視為刺激投資的正面信號,但也引發落後產能遍地開花的擔憂。
在大陸國務院一個月內四度提及「簡政放權」後,國務院周四(16日)發布的公告稱,將取消和下放117項行政審批專案,包括取消行政審批項目71項,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20項。
滙豐經濟學家馬曉萍對華爾街日報說,這將有助於拉動投資,顯然是積極信號。
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包括企業投資擴建民用機場、企業投資城市軌道交通車輛以及某些化學、鋼鐵、水利、電信、船舶運輸、大學城、醫學城項目,甚至是F1賽車場項目,這些原本都要經過發改委、工信部或是其他有關部門審批。
此外,企業投資非主要河流上建設的水電站專案、投資風電站等,或是企業投資國家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區,也不再需要中央部會批准,審批權將下放到地方政府。
經濟參考報報導,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的項目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其中水電、風電等項目審批管制的開放,對相關產業是「重大利多」,可以充分發揮企業投資自主權,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
以風能為例,中國風能協會副會長馬學祿指出,審批程式簡化後,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各地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審批和建設風電站,進行一些分散的布局和零散的利用,更符合再生能源的應用方向。
不過,部分的審批下放項目、包括年產能力低於120萬噸的煤礦開發審批權下放到省級部門後,也讓部分人士憂心。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劉冬娜警告,如果地方政府注重短期經濟效益,一味的批准煤礦開發,小煤礦又會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