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地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20-04-30 04:37

解決問題需要溫和的強硬五條正面的交流技巧: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有過這樣的困擾。
樓上的鄰居走路聲音很大,你雖然生氣卻又不想去交涉,因為害怕引發不必要的衝突;圖書館裡有人打電話,影響了你的學習效率,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於是便忍受著噪音繼續學習。
可能是由於我們向來崇尚“以和為貴”的文化,使得大家在面對一些令人煩惱的場景時,不知道要如何與對方進行有效地溝通,來解決這部分問題。
因為在大部分人的眼裡,溝通問題等於引發衝突,衝突都是損傷和氣的,這樣的事情最好還是別做。於是只能自己默默地生悶氣,降低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甚至由此牽連到無關的人,把火氣發到他們身上。
直到有一次自習課,當一位同學在我旁邊吃東西的時候,我非常平靜地說了一句:
同學你吃東西的聲音有點大,影響到了我看書,你可不可以去走廊吃完再回來,或者等到自習結束以後再吃呢?
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後想了想說:“那我結束以後再吃吧,反正我現在不是很餓。”
那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其實如果你能把問題清晰地傳達給對方,並給出若干個解決方案,充分尊重對方的意見,很多事並不是不可以解決的。
後來我慢慢總結了一條規律:
溫和的語氣,強硬的邏輯。
溫和的語氣,表示了你對對方的尊重,也是你有禮貌的體現。而強硬的邏輯,是你表達觀點,討論問題的基石。
而大部分人的做法則剛好相反:強硬的語氣,溫和的邏輯。
因為困擾你的事件已經影響到了你的情緒,所以其中自然帶入了不必要的怒火,而由於只顧著發泄情緒,而忘記了梳理問題,等到交流的時候又不知該從何說起。
結果通常都是雙方惹得一肚子氣,最後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隨後我慢慢理解了其實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原則,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解決。
以下是我這些年總結的五條經驗,在此分享給大家。
◆討論的問題要夠具體◆
說清楚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當你和別人交涉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困擾我的到底是什麼事情?
拿剛才同學吃東西的事情為例,僅僅是吃東西本身可能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
你要想明白是對方吃東西時候發出的聲音打擾了你,還是食物的氣味影響了你。或者乾脆是對方的吃相太難看,所以破壞了你的心情。
不要覺得這一步不重要,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定義清楚具體的問題,才使得後面的討論越來越偏離正軌。
而且這個過程還能幫你杜絕一個重要的問題:一氣之下給別人貼標籤。
本來只是約會遲到,卻要給別人貼上“不守信用”的標籤;本來只是打翻了盤子,卻要給別人貼上“毛手毛腳”的標籤。
如果你的伴侶忘記刷碗了,正確的表達應該是“你昨天忘記刷碗了,現在廚房味道很差,我覺得不太開心”。而不是“你就是這麼不顧他人感受,每次都丟三落四,馬虎大意”。
“就事論事”說來容易,其實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時常提醒一下自己。
◆解決的方案要夠明確◆
如果前面定義的問題足夠明確,後面的解決方法自然能夠更加清晰。
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要遵循兩個原則:
1.切實可行
2.可辨真偽
❶切實可行
如果你提了一個註定無法完成的要求,那無疑就是向對方傳達著這樣的信號:
我根本不想解決問題,我只是想一次泄憤。
這種要求通常都是由過激的情緒和籠統的問題帶來的。
諮詢行業的朋友告訴我,越是沒有經驗,做事粗線條的用戶,越會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反倒是那些真的做過調研,分析過數據的用戶會提出恰當的需求,並且這種合作也通常非常愉快。
切實可行,對方想要拒絕你也需要合理的理由,而不是胡攪蠻纏地說自己做不到。所以兩個人都站在地上討論,總比飄在空中對罵要強很多。
❷可辨真偽
換句話說,你有沒有遵守我們的約定,應該是可以被清楚考量的。
比如夜裡室友總是打遊戲,影響到了你的休息。你需要做的不光是對方承諾以後會注意這方面的問題,而是應該有一個可考核的基準。
比如你們約定每天晚上十一點之後必須帶上耳機玩遊戲,或者如果我第二天有考試,那十一點之後不可以在宿舍玩遊戲。
總之應該有一個切實可判斷的依據,這樣未來如果有人違反約定,也可以心平氣和地拿出當時的“條款”和別人講道理。
◆給對方參與進來的機會◆
有的時候,只是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所以對方才不得不做出一些舉動。如果等我們了解了內情,其實就會覺得“有情可原”。
比如對方可能剛好連著幾節課,所以沒有額外的時間去吃飯,才不得已把晚飯帶到了教室。或者自己突然有急事,才忘記把宿舍的門關好。
如果說定義好問題是把自己這部分的信息梳理清楚,那麼讓對方參與進討論,則是把另一部分的信息補全。
這部分的反饋很重要,因為之前所有的衝突其實都是你一個人的臆測。在沒有和對方討論之前,你其實是不知道對方的想法的。
一味地把對方想得非常邪惡,故意刁難你恐怕不是一個好方法。多數情況下,你會發現如果把問題闡述清楚了之後,對方也能提供不錯的建議和改進方法。
一旦是正面交涉,那就必定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不妨學著給對方一些表達的機會。
◆注意自己的措辭◆
我們的思想是被語言塑造的。
使用不同語言的時候,你會明顯感覺到自己心態的變化。比如同樣是一句“我愛你”,你用中文、英文以及不同方言說,感覺都是不同的。
而作為有感情的動物,這些情感上的波動必定會影響到你的表達,盡量減少那些不必要的影響是我們保證溝通效率的第一要務。
❶不要刻意貶低自己
我們是來討論問題的,既然是討論就說明地位對等,不存在誰比誰更了不起,誰比誰更有理的情況。
這部分對於自己的自信,是你能夠讓別人傾聽你的第一步。如果你自己都不覺得這是一個平等討論的事情,就更不能指望別人在乎你的感受了。
❷不要刻意貶低別人
不要貶低自己,也不要貶低對方。不要指望著用一些誇大的辭彙嚇退對方,這樣做的效果通常都是適得其反。
尤其不要使用髒話,這些興頭上吐出去的不雅辭彙,最終都會讓你感到後悔。
◆不要期待一次溝通就行◆
在對方的反應不可知的情況下,一定要先做好多溝通幾次的準備。
也許你們可以一次就達成共識,不過以我過去的經驗,這種情況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有時候是因為自己的邏輯不夠清晰,對方反駁了幾句,自己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有時候是因為選擇的時間場合不對,引發了對方的反感情緒,所以沒得到理想的結果。
彆氣餒,這是正常的過程,就像你剛開始學習任何技能都需要反覆地練習。即便你已經是個老手,也無法保證百分百地命中目標。
接受這個現實,會幫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困擾。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其實都可以歸結為溝通的問題。
因為不會溝通而獨自生悶氣,因為不會溝通而錯過了機會,因為不會溝通而惹上了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如果能夠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重點練習一些表達方式,就會發現其實正面和別人溝通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傳送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