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23-07-19 07:51

「挑戰最困難的事,才能創造歷史」父母鐵血教育造就蘇姿丰傳奇:

「挑戰最困難的事,才能創造歷史」父母鐵血教育造就蘇姿丰傳奇:學霸拚到AMD首位女執行長之路

▲圖/AMD官網


翁申霖
國際總經
2023-07-18 22:41

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週一(7/17)下午搭專機抵台,她並未受訪,僅微笑揮手打招呼隨即搭車離開。陽明交通大學下午表示,頒授蘇姿丰名譽博士學位典禮將改至7月20日舉行。

外界對於這位「台南女兒」充滿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環境,造就出現在的「半導體女王」?蘇姿丰學霸之路又是如何養成?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一篇獨家專訪,讓大家得以一窺蘇姿丰的成長歷程與家庭教育。


5歲背九九乘法表、10歲拆解模型車


「每科成績必須拿全A」
 
出生於台灣台南的蘇姿丰,在2歲時隨全家移民美國,她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談起早年的經歷,「我父母是典型的亞洲父母,極度注重教育。」
 
蘇姿丰說,父親在她還只是個5歲小孩時,便會抽考九九乘法表;從小就熱愛機械、工程的她,10歲時就懂得拆解哥哥的玩具模型車。在父母的多元教育下,蘇姿丰分享自己曾彈了10年的鋼琴,「當時我申請了茱莉亞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但沒上!」
 
聊起家人,蘇姿丰表示,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爸爸(蘇春槐 Tom Su)是一名數學家,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數理統計研究所博士的學位,更曾擔任紐約市人力資源局首席統計師(Statistician)。
 
來自台南女中的母親羅淑雅(Sandy Su)則是一名會計師,曾進入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進修,40多歲時自行創業,在台南成立汽車零件工廠,從事汽車零件進口事業,據悉,當年羅淑雅堅持不去中國設廠,創造不少在地就業機會。

 
▲蘇姿丰與父母。(圖/取自Lisa Su推特)
 
「爸媽非常在意子女的學業有沒有維持在前段班」,蘇姿丰說起父母的期望,「考試每科成績得拿全A、要念最好的學校,甚至取得博士學位也是必須的。」除此之外,「我的父母不會問『你想做這件事嗎?』而是『你應該去做這件事』。」不問意願,只設定目標的鐵血教育下,直接養成蘇姿丰的學霸之路。
 
「這麼嚴苛的教育方式,對你來說真的OK?」專訪記者驚訝地問,蘇姿丰表示,當時的她並不是個叛逆的孩子,只覺得「哇⋯要做的事情還真多」,她坦言,從事後看來,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的確成功塑造了現在的自己,「而我也始終相信著,只要肯下定決心,就能獲得更多成就。」
 
「挑戰最困難的事,才能創造歷史」
父親用猶太經典教育蘇姿丰
 
2022年10月,蘇姿丰的父親蘇春槐受邀回母校台師大演講,談起培育女兒的經驗,他說,當年進入紐約市政府服務,發現身邊優秀人才幾乎都是猶太人,也因此接觸到猶太經典「塔木德經」(Talmud),裡面的哲學思考深深影響他的教育觀。
 
蘇春槐表示,「猶太人重視學習,從小就要求孩子學習成人社會的道理,父母也都把教育當成一生的志業。」因此,蘇姿丰從5歲起就開始學數學、也學鋼琴,當她10歲時,家人發現她喜歡拆解玩具,就設定她未來要走理工方向。
 
「挑戰最困難的事,大家就會記住你,也才有機會創造歷史。」蘇春槐自蘇姿丰從小就這麼教育著,因此,當蘇姿丰2014年接掌超微初期,因為缺乏資源,外界沒人看好她,甚至披露她的薪水比歷任執行長還低時,蘇姿丰卻毫不在意,並請大家隔幾年後再來檢視她的成績。
 
殊不知到了2019年,7奈米產品線的推出,讓她的收入推升至全美第一,且是首次有女性執行長超越男性的紀錄。
 

▲蘇姿丰與父親蘇春槐。(圖/取自國立清華大學官網
 
從IBM首席工程師一路爬上AMD大位
「永遠要讓團隊發揮120%的作用」
 
由於當年父親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學位,蘇姿丰也隨即進入哥大師院附設的幼稚園及小學,就讀小學的她課業表現亮眼,不久後跳級進入2年制的特殊初中,高中更直升美國名校布朗克斯科學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是全美最頂尖的高中之一。
 
1986年蘇姿丰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主修電機,在1991年拿到電機工程碩士、1994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博士(Massachusetts Institute. Ph.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Technology)學位。
 
「我做到了!」最終獲得博士學位的蘇姿丰說,當時畢業後有2條路可走,一是成為一名教授,走上學者的道路;另一則是踏入業界研發產品。對自己性格相當清楚的蘇姿丰表示,「我很看重實際面,不喜歡鑽研理論,所以我選擇了後者。」

1994年,蘇姿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德州儀器(簡稱德儀;TI)擔任半導體製程與元件中心技術專員;隔年便跳槽到IBM(國際商業機器),「當時我是IBM下一代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項目的首席工程師,在數年後成為專案經理。」
 
或許是受到成長經歷背景的影響,蘇姿丰習慣為下屬設定非常高的標準和期望。
 

▲年輕的蘇姿丰與母親羅淑雅。(圖/取自Lisa Su推特)
 
「身處在管理職位是一個學習過程,」蘇姿丰分享作為主管的經歷,在管理生涯初期,蘇姿丰這麼形容當年的自己,「我以期望別人對待我的方式,來對待他人」,因此當老闆問她「是否曾問過對方的感受?」總是公事公辦的蘇姿丰回答,「我不需要別人來問我的感受,我只想談工作,專注在工作上,所以我為什麼要過問對方的感受如何?」
 
而老闆拋下的一句話,才讓蘇姿丰真正得到反思,「Lisa你必須知道,為了讓你的員工發揮出最大的潛力,不同的人需要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因人制宜。蘇姿丰坦言,這句話啟發了她,而後她在帶領團隊時,總是跟同事這麼說,「作為領導者,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團隊發揮120%的作用,突破自己以發揮更好的能力。」
 
「當基本要求是100%,但主管的責任是讓下屬都能達到120%,既然如此,那為何不激發他們這多20%的潛力呢?」
 
她表示,「要做到這一點的方法就是,將每個人視為單一個體,真正了解到他們需要什麼,掌握『因人而異』的關鍵,最終才能成功。」
 
蘇姿丰挑選人才的條件:渴望、熱情
「找尋最困難的問題,解決它們」
 
被問及要如何挑選人才,蘇姿丰說,在科技業真的有很多非常聰明的人,專業能力自然不在話下,撇除專業能力,「我傾向尋找具備『渴望』和『熱情』特質的人。」求知若渴、常保工作熱情是必須具備的條件。「你為什麼想在這裡工作?」是蘇姿丰在面試應徵者時最常問的問題,「而我也想了解他們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曾面臨的挑戰及風險。」
 
記者問她,「會有人試圖以『不真實』的方式來回答這些問題嗎?」蘇姿丰回應,「當一個人對答案的解釋越多,就越難弄清楚其背後的含義。真正脫穎而出的領導者,是能思考工作的定義,且不被眼前既有的工作和內容給侷限眼界,更願意探究如何能讓專案計畫導向成功的因素,這些人才是最有價值的。」

 

▲蘇姿丰與家人。(圖/取自台美人歷史協會
 
對於初踏入職場的新鮮人,蘇姿丰表示,「當我還是一名年輕工程師時,我得到的最好建議就是『勇於面對問題』。」她在職場上發現有許多人傾向迴避問題,害怕解決它。不過,蘇姿丰指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進步,「你需要聰明、有能力,但你也需要一點運氣。」
 
「永遠不要害怕承擔風險」,蘇姿丰說,「我有不少工作是在巨大壓力下完成的,這也激發出一個人最好的一面」,想要創造好運?蘇姿丰建議,「要做到這一點的方法就是,在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上做得很好。找尋最困難的問題,自願解決它們就對了。」
 

▲AMD蘇姿丰。(圖/取自Lisa Su推特)
 
蘇姿丰小檔案
 
生平
出生年:1969年
出生地:台灣台南
 
學經歷
  • 麻省理工學院/ 1990年/ 電機工程學士
  • 麻省理工學院/ 1991年/ 電機工程碩士
  • 麻省理工學院/ 1994年/ 電機工程博士
 
職涯
  • 超微半導體/ 2014年-至今/ 總裁兼執行長(CEO)
  • 超微半導體/2014年/ 營運長(COO)
  • 超微半導體/ 2012年/  資深副總裁暨全球事業群總經理(Sr. VP & GM Global Business Units)
  • 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 Inc.)/2012年/ 獨立董事
  • 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 semiconductor)2008/資深副總裁兼網通事業部總經理
  • 飛思卡爾半導體/2007年/ 技術長(CTO)
  • IBM/2002年/半導體研究暨發展中心副總裁
  • IBM/2000年/創新產品部門主任
  • IBM/1999年/IBM執行長Louis Gerstner特助
  • IBM/1997年/專案經理
  • IBM/1995年/研究員
  • 德州儀器/1994年/半導體製程與元件中心技術專員
 
成就
  • AMD公司首位女性亞裔執行長
  • 2021年獲選為白宮科技顧問
  • 2009年獲選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院士
  • 在IBM研發Cell Microprocessor應用於Sony Playstation 3 Microsoft X-Box 360
  • 在AMD研發晶片用於新一代Sony Playstation 4及Microsoft X-Box One主機
  • 2002年獲選麻省理工學院「Technology Review」Top 100 Young Innovators 全球百大青年創新發明家
  • 在IBM成功研發銅晶片製程在0.22 micron generation
  • 不到25歲獲麻省理工學院(MIT) 電機博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