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4-12 06:32
垃圾變黃金 基金競相投入 瞄準垃圾處理行業 私募
2010-04-12 旺報 【記者師瑞德/綜合報導】
哪裡有利可圖,哪裡就可以看到私募基金的身影。這回他們將焦點瞄準了大陸的垃圾處理產業,根據統計,去年共有8起,達2.56億美元的投資項目投入垃圾處理領域。突然遽增的投資案例背後,則與大陸有關單位對於「垃圾圍城」困境的重視有著高度的關聯。
大陸城市生活垃圾產量不斷增加,專家推估,今年的垃圾產量至少會有1.67億噸;到了2020年,甚至突破3.23億噸。為了消化龐大的產出,避免造成生態負擔,就必須廣建垃圾處理、焚燒、掩埋、回收場。
此一商機已被虎視眈眈的業者盯上,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最新發表的統計顯示,去年私募/風險投資界共有8起注資垃圾處理領域的投資項目,總金額達到2.56億美元(約合17.46億人民幣);而在前年,這一數量僅為一家。
垃圾發電 市場誘人
業內人士分析,垃圾處理通常採用BOT(建設—經營—轉讓)或者BOO(建設—擁有—運營)的模式進行操作,與政府的合作緊密關聯。突然遽增的投資案例背後則與大陸官方對於「垃圾圍城」困境的重視,以及垃圾環保處理行業的政策與技術、市場環境成熟等,有著高度的關聯。
截止2009年底,大陸共發布生活垃圾處理相關法規35部,專家推估,「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額將達到3.46兆元(人民幣,下同),而垃圾處理行業年均投資就占了702億元。由於環保戰略升級,垃圾處理迎來了黃金10年。
大陸垃圾處理業的蛋糕愈來愈大,尤其是垃圾發電的市場空間頗為誘人。日前,在第3屆中國環境投資大會上,中化國際招標副總經理崔焱估算,按目前城市垃圾產生量,以每天1000噸處理規模計算,大陸需要建6、7百座千噸焚燒廠,而現在營運的僅70餘座,已建和在建的垃圾焚燒廠也僅僅只有178座,可見市場成長空間依舊可觀。
回收期長 風險不小
顯然,垃圾焚燒廠的缺口點燃了私募基金的的熱情,但專家提醒,真正掘金該領域還不是一件輕鬆事。
首先,被選定建焚化爐所在地的居民不斷出現抗議,放緩了政府推進的步伐;其次,垃圾發電行業本身也面臨著嚴格的環境監管要求,部分大陸企業從國外引進的技術,有時也會發生環保評量未達標準的情況。
另外,投資回報周期長也是投資前不得不多加考量的重點。經過粗步估算,日處理在800噸到1000噸左右的垃圾發電廠需要投資4億到5億元,每年的回報約在百分之十幾到二十幾不等,需要12年到15年才可以完全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