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鍾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5-08-20 18:02

牙周病,真的是細菌惹的禍嗎?

現在醫界有些疾病非常難治療,原因其實不是治療過程困難,而是還未找到真正的病因。牙周病就是一個例子。至今,牙周病一直牙醫界的燙手山芋。不僅整個療程冗長、複雜、復發率高,且還需要患者高度的配合。傳統的牙周病治療,大都是以開刀方式切開牙齦組織,刮除附著的結石,嚴重者更要加上骨粉與再生膜。對於患者來說,此療程不僅漫長又辛苦,還得負擔高額費用,但結果卻不一定能令之滿意。
一般牙周病治療效果不彰時,牙醫師常常會說是因為患者清潔口腔不夠仔細所致,把復發的肇因歸咎於口腔細菌。因為細菌無所不在,所以牙周病的治療總是成效不佳。可是明明患者已非常認真清潔牙齒,要硬說是清潔不夠,實在令人講得非常心虛。
認真清潔,仍避免不了牙周病復發
據觀察,造成患者牙周受到感染而致使牙根鬆脫,主要是因為咬合創傷。正如同前述以樹根搖晃為例,我認為夜間持續且過強的咬力,會經常使牙根搖晃,結果造成牙齦發炎現象,此時細菌會讓牙齦發炎更加嚴重。換句話說,細菌並非是造成牙齦發炎的肇因,畢竟,細菌在口腔中無所不在,若不是牙根被持續搖晃導致牙齦發炎在先,牙齦不會發炎得那麼嚴重。
因此,以去除咬合干擾的觀念治療,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之好,不僅解決許多長年轉診於多處但仍苦無改善的患者情況,且處理起來快速容易。更關鍵的是,我其實很少特別叮嚀牙周病患者要認真刷牙!然而就算患者沒有特別注意清潔牙齒,牙周病復原的情況仍良好,復發的情況也幾乎不見。這與目前預防或治療牙周病的主流觀念可說大相歧異。
作為主治牙周病的牙科醫師,面對牙周病患者首要思考的是如何留住牙齒,而非拔牙植牙。在我這幾年處理的牙周病案例裡,就算是極度搖動的牙齒,齒槽骨高度只剩三分之一,仍能保留下來。我採取的做法是先以雷射處理患齒的牙周,然後製作適當的假牙來連接患齒分散咬合力,再以咬合板預防咬合創傷;有時甚至只是將咬力點過強的患齒磨掉一些,讓咬合面產生些許縫隙。
在患者接受療程的整段過程間,我沒有主動去糾正患者不當的刷牙習慣,也沒有要求患者要勤於保持牙齒清潔,但療效依舊良好。更加確定了牙周病並不主要是細菌問題。所以就算醫師已竭盡心力地幫患者去除牙結石、牙菌斑等感染源,或是患者購買清潔牙菌產品勤於保持口腔衛生,但患者牙齒仍可能搖搖欲墜。
目前大家甚少認識到咬合的問題,患者之所以會產生咬合創傷,並不只是吃東西咀嚼力道過強所致,其影響力量主要還是來自夜間磨牙的咬力,甚至是頰舌等軟組織的壓力。因此,夜間含戴牙套便是相當重要的保護措施。相較於舊有的牙周治療,這個新的治療理念能使患者療程更短、療效更好,此新觀念,能幫助更多患者擺脫牙周病的長期困擾。
中時電子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