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23-06-15 06:20

林語堂: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連顏值都差很遠--3

林語堂: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連顏值都差很遠--3
他的髭須,眼鏡,又粗又厚的眉毛,和兩眉間的皺紋,合組而成一個惡魔似的容貌。
我們只覺得那個頭額中有許許多多的思念在轉動著,隨時會由那對古怪而銳利的眼睛里迸發出來。
那就是黃氏所謂美麗的臉孔,一個不是脂粉裝扮起來的臉孔,而是純然由思想的力量創造起來的臉孔。
一個人的談吐有沒有「味道」,完全要看他的讀書方法。
如果讀者獲得書中的「味」,他便會在談吐中把這種風味表現出來;
如果他的談吐中有風味,他在寫作中也免不了會表現出風味來。
所以,我認為風味或嗜好是閱讀一切書籍的關鍵。這種嗜好跟對食物的嗜好一樣,
必然是有選擇性的,屬于個人的。吃一個人所喜歡吃的東西終究是最合衛生的吃法,因為他知道吃這些東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順利。
讀書跟吃東西一樣,「此人吃來是蜜糖,他人吃來是砒霜」。
教師不能以其所好強迫學生去讀,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們一樣。
如果讀者對他所讀的東西感不到趣味,那麼所有的時間全都浪費了。
所以,永遠記得,這世間上沒有什麼一個人必讀的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
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注定的或陰陽注定的。
縱使某一本書,如《圣經》之類,是人人必讀的,讀這種書也一定應當在合適的時候。
當一個人的思想和經驗還沒有達到閱讀一本杰作的程度時,那本杰作只會留下不好的滋味。
孔子曰:「五十以學《易》。」便是說,四十五歲時候尚不可讀《易經》。
孔子在《論語》中的訓言的沖淡溫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讀者自己成熟的時候是不能欣賞的。
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到五十歲,看過更多的人世變故的時候再去學《易》,又是一種味道。
所以,一切好書重讀起來都可以獲得益處和新樂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