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惇 發達集團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9-22 15:34

聯合骨科(4129)持續擴大海外佈局

聯合骨科(4129)持續擴大海外佈局,近期先後在歐洲、日本成立分公司,效益可望在今年底到明年逐步顯現。而上半年動能較弱的美國市場,新型手術工具預計9月全面推出,在人工公關節手術方便性提升及醫院成本降低下,可望提昇潛在醫院採用意願,將帶動營運轉強。
董事長林延生表示,產品已在全球超過30個國家銷售,考量產品在廣告、行銷推廣要投入很多資源,公司在國際市場佈局的策略不躁進,採取穩紮穩打腳步,目前美國、中國、台灣及其他國際市場在營收占比各約1/4。
過去聯合在歐洲市場比較弱,主要透過西班牙、義大利等經銷商銷售,林延生表示,7月已在瑞士設立歐洲分公司,扮演歐洲銷售總部角色,希望能擴大當地市占率,效益有機會在今年底慢慢顯現。日本市場也開始佈局,9月已在日本設立分公司,與當地業者合資,聯合持股51%。現階段將先進行產品的法規申請,明年有機會上市銷售。
聯合今年初與新華醫療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聯合持股49%,當地市場銷售認列從過去的終端售價,轉為承認銷售至中國合資公司的價格,而中國市場銷售採採權益法,影響業績表現。林延生表示,隨中國人工關節手術滲透率提升,既有醫院客戶需求增加,今年上半年在中國的實際出貨量成長超過1成,法人預估,下半年應可維持雙位數的年成長表現。
合資公司設立的新廠,預計預計明年2月完工,屆時,將成為中國唯一一家獲得FDA認證的人工關節品牌,隨著產品通過法規認證,國產效益將在2018~2019年顯現,帶來營運新一波動能。
至於美國市場,2013~2015年每年成長都超過40%,但今年上半年動能轉弱。林延生表示,新型手術工具預計9月全面推出,能增加人公關節手術方便性及減少醫院成本,有助提升醫院、醫生採用意願,將帶動營運轉強。
另外,公司投入2年時間開發的3D列印人工關節,現已與長庚合作進行動物試驗中,預計明年底、後年初上市。林延生強調,微結構是關鍵,要證明相容性。3D列印的人工關節最大好處是客製化,雖然製造成本高,但對特殊病人有好處,相較一般製程可節省時間,不過,除非技術發展更好,價格更便宜,未來市場仍以標準產品為主流。
隨著新型手術工具9月在美國全面上市,提高醫院、醫師採用意願,加上歐洲佈局效益顯現,第四季營運將轉強,法人預估,全年營收維持雙位數成長,每股盈餘將挑戰3元,營收、獲利將同步再創歷史新高。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