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曾8858 發達集團執行長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5-08-18 10:51
【買屋血淚史】虧爆了!為健身斥資買下小套房 慘剝三層皮
聽過在自家社區健身房運動,還得繳出比坊間健身俱樂部還高的費用嗎?熱愛運動的Sally就遇到這麼離譜的事。她為了天天健身,特地買小套房當住家,結果花了360萬元買40%公設,又要付高額管理費,使用健身房和游泳池還得另外付錢,她無奈自嘲道:「好像被慘剝三層皮,根本是住在剝皮寮!」
看同事買健身套房 有樣學樣
Sally原本和朋友合租一間老公寓,熱愛運動的她固定每天健身,不但加入健身房,還是某個游泳池俱樂部會員,兩邊加起來的年費大約3萬元,她覺得雖然這是筆不小的開銷,但是為身體健康,她寧願其他部份省吃儉用,也要運動。
有一回,Sally公司同事買新房,辦入厝儀式,邀請同事們到家中聚餐,順便參觀新家,Sally看到公司新家社區的嶄新健身房、游泳池和SPA池,住在舊公寓的她,眼睛都亮了起來。同事告訴她,新家社區管委會很健全,管理良善,天天都可以去健身游泳、洗SPA,回家像在渡假一樣,而且全部設施使用都不需再繳費,一切都由管理費支付即可。
公設比高達四成 為健身全不在乎
同事這番話,讓Sally很心動,她當時就下定決心,要找個有健身房、游泳池等公設的房子。不過由於存款不多,她看過幾個房子,發現以她的預算,要買有游泳池的公設,只能買小套房。
過了快半年時間,透過仲介,Sally終於在台北市以900萬元買下一間小套房,雖然房屋單價比之前看過的房屋都高,而且公設比高達40%,但是Sally看中的就是,這小套房因管理嚴謹號稱小豪宅,社區內設有健身房以及溫水游泳池,而且設備新穎、維持管理得非常好。
高檔健身設備 使用者得付費
當初看房時,一看到健身房和游泳池,Sally就被迷住了,購買時也沒跟屋主殺價太多,她當時一心一意想像著自己搬進小套房,就可以省下每年3萬元的運動費用,而且就在自家樓下運動,愈想愈開心。正式搬家進去的隔天一大早,她立刻想跑去健身,但才剛要走進健身房,就被大樓總幹事叫住,她滿心疑惑,總幹事手上拿著兩張券,開始告訴她社區公設的使用規則。
原來,Sally小套房社區管委會對於公設的使用是有限制的,總幹事解釋道,因為公設維持不易,尤其是溫水游泳池,耗掉的水電費高得嚇人,加上還得定時找專人來清洗,所費不貲。因此,住戶全體同意管委會按房屋權狀面積,依比例發給住戶們公設使用券,Sally的小套房每個月可領到1張健身房及1張游泳池使用券。
管理加使用費高達五萬 比外面健身房還貴
聽到這裡,Sally都傻眼了,她完全沒想過花大錢買公設、付高額管理費,怎麼還得再另外付費使用公設。而且詢問總幹事之後才知道,如果券用完了,若還要使用健身房,一次就需付50元,溫水游泳池一次70元。而Sally屬於重度使用者,除了某些假日,幾乎天天運動,每年至少使用280次健身房、另外使用200次游泳池。
心涼了一半的Sally,開始用手機計算機算出,按照自己的運動習慣,扣掉一年免費的12次健身房以及游泳池,等於每年還得另外支付 26,560元。但她每個月還必須繳交管理費1,800元,一整年就是21,600元。健身游泳加管理費總共是48,160元,已接近5萬元,這數字,比她以前住老公寓,自己加入健身房和游泳俱樂部還要多花費2萬元左右;更別說她花了360萬元買了40%公設。
省小錢花大錢 得不償失
她隔天跟之前買新家的同事詢問,才知道原來每個社區對於公共設施的使用管理辦法原本就不同,但千金難買早知道,她很後悔當初沒問清楚,也坦言,當初其實沒有很喜歡自己的房子,因為單價太高,完全是看在健身房和游泳池才開心買下的,誰知省錢的健身美夢破碎,多次找管委會抗議溝通也無效,Sally又氣又惱的大嘆得不償失,也奉勸大家,購屋有很多細節要注意,別一時被迷惑了。
血淚建議:買屋前打聽清楚公設是否付費以及自身需求
屋齡較新的房屋由於公設比很高,動輒30幾至40幾%,建商通常會建蓋一些聽起來很完善的公共設施,藉以吸引消費者,其中健身房、閱覽室、卡拉ok室、會客室、中庭花園等等是比較常見的,游泳池則因為維修費較高,並非每個社區都有。
但要注意的就是,買屋時,一定要詢問清楚公設的使用規則,有些社區是居民免費使用,有些是使用者付費,而且支付的費用不低,若公設也是購屋考量重點之一,詢問清楚才不會像Sally一樣無奈,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