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e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1-03-26 22:25

印度阿輸吠陀療法

本帖最後由 ADee 於 11-03-27 13:33 編輯
m9faZU04ffs

阿輸吠陀(Ayurveda),是有關健康與療癒的一門古老學

問,阿輸 (Ayur)指生命,吠陀 (veda)是知識,在梵文

中有「長生智慧」的意義。它是印度的傳統醫學,有五

千年發展史,具理論架構與臨床觀察,阿輸吠陀經多方

考證,現已成為自然保健學中深受重視的養生保健典

範,稱為:(Ayurvedic Medicine),包括疾病診治、情

緒、飲食和生活作息的調整。其中記錄了個體與植物相

互間影響的關係,並教導人們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是以預防為導向的養生保健法,它不只重視身體的健

康,更確實幫助內在心靈達到真正的淨化與平衡。

人體與大自然宇宙間有著規律、和諧的平衡之道,當違

反了自然法則而呈現失衡狀況時,便會造成體內風、

火、水三種元素的不平衡,除了影響身心靈的秩序與穩

定,嚴重時還會產生各種身心疾病與負面情緒。現代人

因工作、競爭、生活壓力、環境汙染等因素,導致身、

心、靈失衡、脫序狀態產生,除了身體機能降低、新陳

代謝、神經傳導變差,還常有失眠、淺睡等睡眠障礙,

情緒不穩定,時而感到憂鬱、悲傷或暴躁易怒,這些失

衡現象會逐漸侵蝕我們的健康,使我們喪失活力與美

麗。藉由五千年古老的養生智慧、療癒藝術,消除因壓

力所引起的身心問題,幫助放鬆、淨化與排毒,提昇免

疫力與活力,維持與大自然同步的完美平衡之道,達到

真正的健康,由內而外散發自然、和諧、年輕、美麗的

頂級光采。


Ayurveda 的起源與由來

大約在三千多年前的印度,當時人們受到疾病的侵害,

於是便有一群聖賢之士離開自己居住的村莊,來到喜瑪

拉雅山麓,這些被稱作「rishis」瑞希的智者一起靜坐

冥想,共同研究找出克服疾病的方法及醫學知識,就是

所謂「阿輸吠陀療法」。人們認為阿輸吠陀療法相當具

有啟發性,被尊稱為神聖的經典,除了描述智者的靜坐

冥想,還記錄了各種最古老與最完整的醫療體系和治療

知識。


與佛家攜手合作

之後,阿輸吠陀療法因為佛祖的增益而更上一層樓,佛

教徒認為正確的思維(正見)能夠豐富一個人的心靈,在

生命之中,遵循中庸之道能夠一個人的身心保持不墬,

在佛祖的教導下,更多佛家的和尚在印度學習並實際從

事阿輸吠陀療法,當時印度的統治者《阿育王》建立了

許多佛家的寺廟、阿輸吠陀醫院,並將許多醫學知識及

處方傳送到遠東與中東地區,在那裡阿輸吠陀治療者稱

作「Sarak沙瑞克」。因此,雖然阿輸吠陀起源自印度,

但卻經由佛教徒傳承下去,阿輸吠陀信徒相信這套學說

是歷久彌新、永垂不朽的,雖然阿輸吠陀根源來自印度

與佛家的理念,但其宗旨是在幫助人們了解致病的原

因,進而避免嚴重的疾病產生,因此不論是什麼樣的宗

教信仰或文化背景,這套醫療養生智慧,都能幫助每一

個人維持身心靈的平衡與健康、遠離疾病、長命百歲。


阿輸吠陀的《精神與理念》

遵守自然法則,是保持身‧心‧靈健康的根本之道

阿輸吠陀的中心思想認為,每個存在的物體彼此間都互

相有關聯,治療中的首要目標,就是要讓生活失衡的人

重建起個人的和諧生活秩序,學說並主張生理與心理會

互相影響,例如:思想會影響身體,而身體的失衡也會

造成心理問題,在阿輸吠陀的理念中絕沒有單純的心理

或生理的疾病,因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最重要的是,

身心的平衡或失序,完全根據大自然既定的法則。

在大自然中,動物依照著一套自然的規則生活、孕育下

一代,維持健康,植物的生命也有一定的模式確保葉

子、花朵與果實依照特定的秩序與模樣來生長,相同

的,如果人類沒有依照正確的原則過日子,生活就會失

序,混亂不堪,無法保持平靜與安詳,長久下來自然就

會生病了。阿輸吠陀並不提倡極端的禁慾主義,而較像

佛家所主張的「中庸之道」,即教導我們「做任何事都

要有節制」,過度的壓抑與慾求不滿都不好,應該適當

地將感覺表達出來,便能保持良好的健康與純淨的心

靈。


尊重每一位獨立個體的身心狀況

阿輸吠陀重視每一位個體,認為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

無二的,因此阿輸吠陀療法絕隊不是機械化的療法,即

使是兩位受到同樣病痛折磨的病人,阿輸吠陀的醫生也

會觀察其不同的身體構造、基因傳承與容易罹患特定病

症的體質、心理狀況等,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與處

方,此為阿輸吠陀療法最特別的地方,強調個體的獨特

性,幫助人體達到自我保護與自我療癒的能力,和西方

醫學較傾向於將每位個體一視同仁,並只專注治療症狀

而非治療病人本身的醫療方法不同,因此可以補齊西方

醫學的不足,使整體療效更佳,這也是阿輸吠陀療法雖

然古老,但在現今卻仍然深獲重視與歡迎的原因。


阿輸吠陀+現代醫學=最完整的醫療系統

阿輸吠陀有一系列的身體治療方法,從藥物治療、按

摩、瑜伽到淨化、排毒,還包括治療不孕、陽萎、關節

炎、高血壓、腸胃疾病、慢性病與傳染病。這種自然的

藥草能中和身體的不平衡,成功的治癒現代西方醫學解

決不了的大部分病痛。阿輸吠陀並不能治療癌症,但是

據信只要遵循阿輸吠陀的生活方式,就能減低罹患癌症

的機率。阿輸吠陀也能對各種疾病提出諮詢建議,提倡

靜坐冥想,主張和諧的生活與良好的兩性關係。


阿輸吠陀的八部功法

阿輸吠陀療法分有以下八個領域:

˙內科 ˙外科 ˙頭頸部外科 ˙小兒科(包括婦

產科)

˙毒物學 ˙精神科 ˙催情療法 ˙返老還童術

在現代醫學中,外科手術最好留給正統西醫。以前阿輸

吠陀醫生會動手術,但現在他們承認在這方面,西醫技

術略勝一籌。

阿輸吠陀的中心思想為體認人我合一的境界,每一個存

在的物體都互相有關聯,而非孤立無援的。相對的,西

方的思想卻將個人區分出來,與萬物無關。因此,在醫

學治療上的首要目標,就是讓生活失衡的人重新建立起

個人的和諧生活。

阿輸吠陀主張生理與心理會相互影響。思想會對身體造

成影響,而身體的失衡也會產生心理問題。在阿輸吠陀

中絕沒有單純的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因為兩者是相輔

相成的。最重要的是,身心的平衡或失序,完全根據自

然既定的律法:大自然是一個小小的無政府狀態。動物

依照著一套自然的規則生活,維持健康,在適當的季節

生產。植物的生命也有一定的模式,確保葉子、花朵與

水果依照特定的秩序與模樣來生長。相同的,如果人類

沒有依照正確的原則過日子,生活就會失序,混亂不

堪,而無法保持平靜安詳,結果自然會生病了。不過,

要遵照規則行事,最好先知道有哪些規則可行。

阿輸吠陀設計了一些基本的原理,讓人的身心靈和諧平

靜,並與外界保持平衡。如果任何一個規則被破壞了,

造成生理或心理的混亂,就是我們所謂的「疾病」了。

如同猶太教與基督教有十誡一樣,佛家也有所謂的五

戒:不殺生(任何動物或昆蟲的生命)、不偷盜、不邪

淫、不妄語、不飲酒必須遵循。


不殺生

這是五戒的第一條,阿輸吠陀療法通常是採用素食。阿

輸吠陀療法相信人類是所有生靈的守護者,因此殺死任

何生物都被認為是邪惡的。殺生是一種罪行,殺生者將

來會遭到因果循環的報應。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如果病

人得到的是消耗性的疾病,無法獲得適當的蛋白質,阿

輸吠陀醫生可能會開吃肉的處方。阿輸吠陀反對任何一

種血腥的活動,例如打獵。


不偷盜,不妄語

偷盜與妄語都會引起心中的恐懼。不只是因為這種錯誤

的行為會造成別人的痛苦,犯罪者也會因為害怕被發現

而感覺不適。阿輸吠陀的教導則強調永遠要考慮到別人

的幸福快樂,遵行正道。


不邪淫

嚴格來說,這個戒律包括了不可濫交、不可進行彼此間

沒有愛情的性行為或同性戀。因為這些行為會造成焦

慮、恐懼、不安,造成疾病的產生。

在大多數社會中,傳統上性行為被認為是傳宗接代的自

然生物功能。過度沉迷於性,或是如同性戀、手淫、口

交或肛交等「沒有功效」的性行為,由於無法孕育健康

的孩子,無論是在阿輸吠陀的發源地—古印度,或其他

地區,這些都是被禁止的行為。在現代更開放的氛圍

中,人們已經不再嚴格遵守異性戀、婚前守貞與忠貞的

規範了。現代的阿輸吠陀治療者則會建議病人節制性生

活,以免造成潛在的傷害,或是剝削了他人或自己。雜

交行為比過去更容易被接受,但也容易造成性病的傳

播,產生與壓力相關的疾病。阿輸吠陀療法認為每個人

都有不同的性能力,而阿輸吠陀療法一開始被編篡成冊

時,性行為就被認為是男性的活動。女性則是被動的,

不會有自己的性慾衝動。


不飲酒

酒精被認為是一種惰性食物,對身心有害。阿輸吠陀經

典最初訂定時,酒精是唯一具有刺激性或會使人成癮的

飲料。現在卻有咖啡—全世界最普遍的飲料—此外還有

人工調味的飲料像是汽水、可樂和其他的軟性飲料。對

阿輸吠陀治療者來說,這些就跟酒精差不多,因為有些

人會因此而上癮。不過,在某些情況下,有節制的飲酒

方式是被允許的。


做任何事都要有節制

阿輸吠陀並不提倡極端的禁慾主義,而更像佛家所主張

的「中庸之道」,或是對任何事情都要有節制。壓抑情

緒與欲求是最糟糕的,還不如將這些感覺表現出來。保

持良好的健康與純淨的心靈,我們建議要依照佛家的八

正道:

˙正見 ˙正定 ˙正命 ˙正念

˙正業 ˙正思維 ˙正精進 ˙正語

我們也應該謹遵阿輸吠陀的健康生活規範:排除負面思

維,避開言語與行為上的暴力,不貪婪,不憂慮,不恐

懼,不發怒,不驕傲,不自大,不自我中心。


致病的原因

會觸發疾病的原因有好幾種:惡靈、毒品與毒素、有害

的氣體(環境污染)、火災與意外事件、星宿影響(占

星)、天災(地震、火山爆發、颶風等等)。

除了外在的致病因素,還有兩個其他的致病型態:督夏

(dosha)失衡(包括瓦塔vata、披塔pitta與卡發

kapha),以及精神失常。

在阿輸吠陀療法傳統的教導中,有些疾病是季節性的,

隨著年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療法。


因果報應的概念

阿輸吠陀療法最著名的是因果報應(karma)的觀念,在

梵文中karma意指「行動」或「命運」。在印度或佛教教

義中,這是指一個人先前的行為控制著現在及未來的命

運。人的生命是生命鎖鏈的一環,每個人的生命情狀都

受到前世行為的影響。

因果報應有三種:好的、壞的與中間狀態的。一般人相

信因果報應是累積而成的,可以在每一世的生命當中

「增加」或是「消除」,因此好的行為會增加好的果

報,或是降低壞的報應。壞行為則有相反的效應,而有

些行為不會有任何作用(無記)。許多哲學家承認我們

無法總是非常清楚行為的後果,永遠保持良好的道德操

守以維持幸運。因果報應的概念在指引我們,沒有人能

夠避免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這些果報不是在這一

世顯現出來,就會在下一世呈現。

阿輸吠陀相信因果報應會致病,也會用專業術語來形容

某些不治之症,譬如唐氏症或脊柱裂之類的疾病,就是

指一出生時就已經罹患的疾病,很可能就是前世的行為

所造成的後果。

阿輸吠陀的教條強調每個人天生繼承了父母親與祖父母

甚至祖先的個性特質。現代基因研究工程已經證實,基

因的影響力比過去所知的一切還要廣泛。譬如某種類型

的乳癌、心臟病與關節炎目前都被認為是遺傳疾病,另

外也有證據顯示如牛皮癬與濕疹之類的皮膚病也是基因

元素在作祟。

不過阿輸吠陀的治療者也相信輪迴轉世的觀念,死亡之

後,靈魂或心靈繼續存活在另一個肉體之中。因此,他

們相信我們從前世帶來特定的氣質—可能是肉身或心靈

上的特質,也可能預先累積了某種特殊的疾病—正因為

前世累積的果報而使這一世的生命品質出現高下。每個

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會跟另一個人完全一模一

樣,這也正是阿輸吠陀醫師在治療病人時的基本概念。


長命百歲

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會過著快樂、健康、長壽的生活。

要過這樣的生活有三個要件:

˙遺傳的平衡(換句話說,要小心選擇你的父母親)。

˙美好的靈魂(不羨慕,不憤怒,不憎恨,不以自我為

中心)。

˙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良好的飲食習慣。

阿輸吠陀療法的宗旨在幫助人了解自己致病的原因,進

而避免嚴重的疾病。阿輸吠陀特別重視預防醫學。不過

疾病來襲時,阿輸吠陀也有多種方法幫助人體自我療

癒。所有的藥物配方都是以藥草為主的天然藥物。這跟

西藥(由試管實驗所製造出來的藥品配方,會隨著時代

而改變)剛好相反,阿輸吠陀療法所使用的藥物配方歷

經長時間的考驗卻不曾改變,是完全沒有副作用的一種

治療方法。


安全,沒有副作用的治療藝術

阿輸吠陀特別重視預防醫學,不過當疾病來襲時,阿輸

吠陀也有多種方法幫助人體自我療癒。所有藥物配方都

是以天然藥草植物為主,和西藥(其成分多是在實驗室經

化學合成製成)相反,阿輸吠陀所使用的藥物配方歷經長

時間的考驗證實,長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符合自然、

完全沒有副作用的治療方式。


bjKq4VU_F2I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