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11-11 06:18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逆轉人口危機

2024/11/11 05:30  
人口減少隨著少子化、高齡社會而來,需要全方位政策逆轉惡化趨勢。 (記者靳昌玲攝)
■魏錫賓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也是最有效的毒藥,雖然可以慢慢地讓人忘記所有不想記起的創傷,可是也會迫使人承擔逐漸累積的禍害。少子化、高齡社會、人口下降聽起來觸目驚心,即使已在進行式,或許大家更願意先暫時忘記這些問題的存在。
人口結構惡化、人口減少的人口危機如果持續,在極端狀況就是「亡種滅國」,如此嚴重的後果,原值得傾所有的力量去預防;可是,因為變數太多,沒有操控的簡單方法、誰也不必負全責,而且不是近在眼前,甚至要經過世代累變才會發生,因此即使後果可以預見,嚴肅的面對態度卻總有不足。
應付人口減少的危機,至少應兼顧2個面向:一是防止人口減少的發生太過激烈;二是要思考如何建構與人口減少並存的社會環境,尤其是在無力控管第一個面向的時候。
人口減少是因生不如死,生育率逐年下降後,因壽命延長而增多的高齡人口占比增多,過了某一個臨界點後,人口數將加速下滑。防止人口減少,必須提高生育率。年輕人沒有意願結婚生子,最直覺的原因是經濟能力,「成家」在某一種意義上來說,代表「離家」建構自己的家庭,而要能生能養,除了經濟能力,還要在觀念上願生願養。這些問題,並非局部性、斷裂性、分散性的政策所能解決。
若人口數在高齡化後無可避免地終要步入衰退,則新的社會安全網必先建立,才能造就與人口趨少化共存的環境。經濟問題是其中之一,包括財經部會在內的政府機構都提出了一些方案,可是都受限於資源有限;「找錢」應包括在整體計畫之內,而有效的利用資源,也是關鍵。日本從地方創生到金融與資產應用特區的一脈思考,不一定適合每個國家;但創造性的思維,在解決巨大的問題時,特別值得鼓勵,當然,既強調創造性,就不能簡單的移植他國經驗。
人口減少已經發生,且可預見的未來將持續,想要扭轉,每人都要盡一些力量;既是長期累積,就不可能一夕化解,有時更需要反向的過度因應。就像積垢,需要一層層去除,雖必須小心,但偶而要加大力道。
政策效果像巴菲特說的滾雪球,時間愈長,效果愈驚人,在位者都做一些,目前的感受也許模糊,但時間一長,就能看出成果。具體的政策呢?產官學更有足夠的專家。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