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15:52 聯合報/ 記者
廖靜清/台北即時報導
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出「一起跳舞」老年憂鬱防治微電影,盼大眾認識老年憂鬱症。記者廖靜清/攝影
台灣即將在明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名是老人,伴隨而來各種老化疾病,其中,「老年憂鬱」被視為老年心理健康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老年人罹患
憂鬱症的比例約7%,推估全台逾30萬老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
中華捐血
運動協會理事長葉金川表示,憂鬱情緒每個人都有,可透過運動、人際互動來減輕症狀,運動產生的腦內啡是最佳特效藥。他強調,老年憂鬱不是正常老化,心情長期低落會影響生理疾病,如果家中
長輩持續2周以上精神狀態不佳、悶悶不樂,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千萬別以為是老化症狀。
超高齡社會來臨,慢性病、睡眠品質變差、身體機能衰弱提高了老年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葉金川提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被重視,「傾聽與陪伴」可以降低家中長輩的孤獨感,協助他們走過憂鬱低谷,大部分的老年憂鬱可以透過治療來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老年憂鬱症的發生原因,包括睡眠問題、喪偶、人際關係疏離、孤獨、缺乏運動等。長輩通常會選擇用壓抑、身體不適的方式表達,甚至鬧情緒,家人以為是上了年紀會有的「老番顛」。
詹佳真呼籲,理解並正視憂鬱老人的痛苦,多數人因為對疾病不了解、缺乏病識感,忽略就醫的重要性,導致衰弱症或失智症。由於大眾普遍缺乏正確認知,就診率只有1.3%,延遲就醫將花更多時間在後續治療,或轉變為難治型憂鬱症,致使整體健康功能漸進式退化,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老年憂鬱症往往不易察覺,詹佳真提醒,可透過3步驟協助長輩檢視身心狀況,多一點關心、支持,鼓勵尋求專業幫助。
1.求助專業:如果長輩抗拒身心醫療就診,可以嘗試以「健康檢查」為由陪同就醫,或先使用「華人心理健康網」憂鬱症篩檢量表自我檢測。
2.認識疾病:老年憂鬱症是可治療的疾病,多觀察長輩情緒低落、興趣缺缺、動作遲緩、失眠或嗜睡、沒食欲等特徵,正視問題積極就醫。
3.重拾興趣:引導或陪同長輩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做以前喜歡的事情、增加生活重心,保持心情愉悅。
董氏基金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出「一起跳舞」老年憂鬱防治微電影,由金馬影后陸小芬飾演喪偶後出現憂鬱情緒的母親,女兒夏于喬想方設法陪伴媽媽就醫、走過憂鬱低潮。影片表達專業協助、家人陪伴的重要關鍵,盼更多人認識老年憂鬱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多數人對老年憂鬱症不了解、缺乏病識感,忽略就醫的重要性。記者廖靜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