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洋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8-24 10:39

錢進美股 優選創新科技

美國聯準會(Fed)公布上月會議紀錄,多數官員認為今年可能縮減購債,但對退場時間點仍有歧見,不確定性引發美股動盪。法人認為,短期股市易波動,但長期跟隨經濟及企業獲利成長向上,只是漲多拉回並非轉空,投資人不妨把握回檔機會,優先選擇高成長股。



統一FANG+ETF(00757)經理人袁永騰表示,市場預估聯準會公布縮減購債時程表的時機,可能在8月26日至8月28日傑克森洞全球央行年會,或是9月21日至9月22日的FOMC會議,沒公布前,市場會隨著消息上下,不易有噴出行情。

聯準會若開始縮減購債,是因為經濟穩健回溫,不需要再每月大量注資來無限擴張資產負債表,並非縮減資產負債表,市場現金存量一樣維持在高檔,而且,隨著企業營運向上、擴張資本支出,以及拜登政府推動大投資計畫,可能帶動貨幣乘數增加,在現有基數上持續創造貨幣寬鬆環境。

由於庫存還在相對低檔,消費持續緩步增加,現階段股市表現只是針對貨幣政策調整進入整理,並且伺機尋找下一個投資標的。隨著美股企業持續公布財報,輝達、特斯拉、谷歌、臉書、蘋果等科技巨頭獲利多優於預期。

根據彭博主要美股指數每股盈餘成長數據計算,2021年至2023年這三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由科技巨頭組成的尖牙指數33.9%居冠,其次為費城半導體指數31.5%、標普500指數24.9%、那斯達克100指數24.3%、道瓊指數19.9%,投資美股比台股更簡單,只要掌握八字訣「創新科技,高速成長」。

台新全球AI ETF(00851)經理人王嘉豪表示,在貨幣寬鬆支撐下,股市崩盤的機率非常小,此外,市場已反映通膨預期,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勢趨緩,6月以來資金從價值股轉向成長股,隨第3季電子旺季來臨,在需求提振下,有利科技等趨勢成長股重獲得市場青睞,則AI相關利基股跌深後可逢低布局。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