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爹地 發達集團董事長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20-04-21 05:18
空腹吃水果?飯前吃水果?‧健康世界
國內網路流傳著「空腹吃水果」的訊息,內容大致說:水果的消化速度最快,假如水果和其他食物一起吃,食物會在胃裡腐敗,造成脹氣等消化不良的現象。他們舉例說,假如先吃麵包,再吃水果。因為水果的消化速度最快,本來水果要通過胃進入小腸,但是被食物(例如麵包)擋住了。在此同時,胃裏的食物在發酵、變酸。水果一接觸到它們,配合著胃酸,整個食物就壞了。水果與胃中腐敗的食物混合後產生氣體,造成脹氣。類似的,也有主張飯前吃水果(不要飯後吃水果)的網路訊息。筆者認為這些說法可能誤導民眾。假如我們從生理學的角度瞭解食物在人體腸胃消化道裡的變化情形,就可以判斷網路傳言是對?還是錯?
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作用,不能像這一則網路訊息,只討論食物在胃部的消化。小腸的消化作用其實更重要。人體的消化作用分為物理性與化學性消化等。
1.物理性消化:主要發生在口腔、胃。在這裡,食物經過剪斷、研磨、細挫、混合、攪拌、移送等過程,將食物從塊狀變成半流體狀的食糜,有利於下一個階段──小腸(包括十二指腸)進行化學性消化。
2.化學性消化:是經由唾液、胃液、胰液、膽汁裡的消化液的作用進行食物消化。消化液包括消化酵素、膽汁、胃液之H+、小腸液之HCO3-等。消化道的黏液則有助於食物或食糜的運送。
3.不需經過消化,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成分:包括水分、電解質、葡萄糖、果糖、脂肪酸、膽固醇、酒精、胺基酸、游離的維生素等。
人體的消化作用也分別針對在口腔、胃、小腸的消化作用討論:
口腔的消化作用:由於唾液澱粉酶的作用,食物澱粉在口腔僅少部分被分解(低分子化)。蛋白質和脂肪在口腔則很少受影響。
胃的消化作用:
人體的胃分四部份,賁門、胃底、胃體及幽門(包括胃前庭、幽門瓣)。攝取食物時,口腔裡的食物通過賁門慢慢進入胃底、胃體。胃壁由肌肉組成,具有強韌的伸展性。當胃中
充滿食物時,胃可舒張到能夠容納1.2~1.5公升的食物,但是有個人差異。
食物進入胃裡,胃體開始蠕動。胃裡的食物經過細挫,並與胃液、酵素攪拌、混合,漸漸變成半流體狀的食糜,接著往幽門方向慢慢移送。幽門為環狀括約肌,可以讓食糜一點一點進入十二指腸。
由於胃酸與胃蛋白酶的作用,蛋白質在胃裡亦稍受分解,脂肪與澱粉則影響很小。
胃是一個袋狀物,可以把一餐飯的飲食物暫時放在胃裡一段時間。所以飯前吃水果,或飯後吃水果,同一餐的水果和其他食物會暫時貯存在胃裡,與消化液、胃酸混合,再經過細挫、攪拌等作用變成更細的食糜,最後送入小腸接受進一步消化作用。胃部的消化作用是整個消化的前處理階段。
食物在胃的滯留時間:攝食後,胃的內壓升高至某個程度時(比十二指腸高),胃內容物開始移送入十二指腸。普通飲食於食後約10分鐘開始,3~6小時後完成移送至十二指腸的動作。碳水化合物(醣類)在胃滯留的時間比較短,蛋白質的胃滯留時間約為醣類的2倍,脂肪的胃滯留時間最長。因此攝取醣類為主的飲食,比較容易肚子餓。
食物是否容易消化,不能只看食物在胃的滯留時間;胃滯留時間短的食物,也不表示一定比較容易消化。例如海藻類、蒟蒻等食物的胃滯留時間短,但是消化率很低。水果和蔬菜在胃部滯留時間不一定短,因為膳食纖維多,特別是水果的果膠質多,會延長其停留在胃、小腸的時間,而延緩醣類的消化與吸收,故水果不一定好消化吸收。僅這種延緩醣類消化、吸收的能力對血糖控制有幫助,對健康有好處。不像網路上說的,水果會最先通過胃進入小腸。
調理方法也會影響食物在胃部的滯留時間:半熟雞蛋1.5小時,生雞蛋2.5小時,整個蛋在熱水中煮熟的為3小時。
給沒有體力的病人吃稀飯(粥)覺得容易消化,其實是經驗上已知「口感好、易消化」的關係。胃液的分泌量除了會受食物種類及量的影響之外,心理狀態(愉快或憂鬱、壓力)的影響也不小。因此,在愉快氣氛下用餐,食物的消化會比較好。
小腸是食物消化作用的主要場所: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小腸本身會分泌大量腸液,例如羧胜肽酶、α型澱粉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脂解酶等多種消化酵素。胰液和膽汁也會分別從胰臟、膽囊流入十二指腸。胰液使十二指腸環境的pH上升,成為鹼性,有利於小腸酵素進行消化作用。膽汁負責乳化脂肪,促進脂肪消化與吸收。
小腸黏膜細胞中的消化酵素含量較多的為雙醣分解酶,例如麥芽糖酶、異麥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還有胜肽分解酶,例如雙胜肽酶、三胜肽酶。幾乎所有營養素在小腸完成消化與吸收。
消化道的細菌:
胃酸除了幫助消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胃酸是強酸(pH 1~2),食物中許多細菌會在胃中被胃酸殺死。不像網路上說的,食物和水果一起吃,並著胃酸的作用,讓食物在胃裡腐敗。
人體的胃、十二指腸的細菌數目少,到了盲腸時開始增加,大腸後半段及直腸的細菌數最多。假若胺基酸在小腸沒被吸收完全,未被吸收的胺基酸送到大腸後半段,被細菌分解產生吲(indole)、糞臭素(skatol)、甲酚(cresol)、苯酚(phenol)等成分,這些現象稱為「腐敗
(putrefaction)」。所以食物若腐敗,會發生在大腸後段,不像網路上說的在胃裡發生。
空腹吃水果的壞處
1.空腹吃水果容易出現某些不良的生理狀況:食物中的纖維、脂肪、蛋白質等成分會減慢水果糜進入小腸,減慢其中醣類吸收的速度,反而有利於血糖控制,這個現象對於糖尿病或胰島素抗性的病人,真是一件好事。即使對正常人,這些食物成分也能夠讓食物醣類慢慢消化、吸收,會讓血糖比較穩定。糖尿病人空腹吃水果,讓水果的醣類吸收太快,血糖容易飆升,反而不利於血糖控制。
2.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多、消化性潰瘍的病人,甚至正常人,假如飯前或空腹吃水果,容易
讓胃部不舒服,就應該避免飯前或空腹吃水果。讓水果和其他食物同時留在胃裡,對健康反而有利。
所以糖尿病人、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多、消化性潰瘍的病人,飯前、餐中、或者飯後吃水果都可以,但是要儘量避免空腹吃水果。
飯前吃「蘋果」曾是減肥的策略之一
不是蘋果有什麼特別成分可以減肥,而是蘋果讓人容易產生飽脹的感覺。飯前吃蘋果,讓接著能吃進去的食物量相對減少,因而降低了食物熱量攝取,達到減肥的效果。此與網路寫的空腹吃水果的原理無關。
結 論
1.對於一般健康的人,任何時間吃水果都沒有問題。假如空腹吃水果讓胃不舒服,就避免空腹吃水果。胃酸分泌多、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則不要空腹吃水果。
2.空腹吃水果不利於血糖控制,尤其是糖尿病人、有胰島素抗性的人。水果和其他食物一起吃,讓水果的醣類慢慢消化、吸收,血糖會比較穩定,所以糖尿病人在飯前、餐中、餐後吃水果都很好,但是避免空腹吃水果。
3.充分咀嚼、用心吃的飲食態度,對食物消化其實更重要。
【選自《健康世界》4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