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3-12 00:23

張曉風:余未獲褒揚令 和管中閔一樣的理由

本帖最後由 B 於 18-03-12 00:34 編輯
張曉風:余未獲褒揚令 和管中閔一樣的理由
2018-03-11 聯合報
去年國家文藝獎得主李永平、鄭清文、王攀元辭世,文化部長鄭麗君皆親自出席告別式或追思會、並向總統府申請褒揚令。
余光中辭世後,鄭麗君未向總統府申請褒揚令,迄今也未參加任何一場追思活動。
上月底「余光中紀念特展」在台北開幕時,文化部甚至未派代表出席。
當天記者在特展現場詢問余光中遺孀范我存對此事的看法,她回答:「這是她的事情,不是我們的事情」。「她要怎麼看事情,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范我存語氣平淡,但十分堅定。她受訪時還指出,余光中活了九十歲,「九十年來,他對這個國家與社會沒做任何對不起的事情。」
國家文藝獎是文化界的最高榮譽。文化部長鄭麗君上任以來,每一位國家文藝獎得主辭世,都為其申請褒揚令,獨獨漏了余光中。
余光中辭世後,環保署前署長魏國彥曾撰文感慨:「台北會為余光中下半旗致哀嗎?」事實證明,余光中不但沒得到「下半旗」的尊榮,連褒揚令都拿不到。
國家文藝獎得主張曉風認為,余光中沒獲褒揚令,跟管中閔迄今還沒當上台大校長的理由一樣,「都是政治不正確」。余光中沒拿到褒揚令,「不是他的損失,而是政府和社會的損失」,「歷史會給他一個肯定」。
作家陳芳明指出,文化部未幫余光中申褒揚令,可能跟他長年支持前總統馬英九有關。但他認為,作家可以有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身為掌握權力的執政者,應有跨越意識形態的氣度和高度,給予余光中應有的肯定,「掌握權力者,必須更有氣度。」
「文化應該超越政治。」陳芳明提醒政府,做為一個扎根本土文化的政權,「氣度和胸襟要更開闊」;出現在這座島上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事件都屬於台灣,不應被排除。對於余光中這樣重要的文學家,政府不應保持「高度的沉默」。
==
余光中為何未獲總統褒揚令?文壇熱議 總統府這麼說
2018-03-10
詩人余光中去年十二月去世,雖已辦過追思會,文化界也為他舉辦紀念特展,但對這位被稱「詩壇祭酒」的國家文藝獎得主,蔡英文總統並未頒給褒揚令,引發文壇討論。
依現行「褒揚條例」第四條規定,「明令褒揚或題頒匾額,除總統特頒者外,須經行政院之呈請。」亦即,總統可決定是否特頒褒揚令,否則,須由行政院呈請總統褒揚。
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回應表示,褒揚令的頒發,是準據「褒揚條例」等法規依法辦理;只要符合相關法令規定,總統府就會依法頒發。
總統府還舉例,藝文界兩年來如京劇大師顧正秋、書畫大家張光賓,又如教育界薛光祖校長,政界如僑委會前副秘書長陳玉梅等,都獲頒褒揚令。
熟悉相關制度的官員說,褒揚令的請頒,除了部分因公殉職或有重大貢獻人員由主管機關主動提出,其餘多半都是褒揚對象的親族、部屬或學生晚進提出,由受頒者的地方政府提出。
文化部則表示,余光中先生文學成就素為社會各界敬重,因此,余先生辭世當日,鄭麗君部長即以新聞稿表示哀悼,並肯定余先生文學工作的成就及對華文文壇的深遠影響,是台灣現代文學史上必須銘記的一頁;告別式時,文化部次長丁曉菁並率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代表出席悼念。
至於文訊雜誌社籌辦余光中紀念特展,文化部表示,原亦規畫支持相關經費,嗣因該社自籌已足,未向文化部申請。
文化部還指出,台灣文學館也已將余光中納入「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計畫中,蒐羅、梳理其生平及評論資料,輯冊出版,盼持續推廣余光中相關創作。
不過,文化部的回應中,並未提到是否曾為余光中呈請總統頒發褒揚令。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