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2025-08-15 23:53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國實施了近百年來最高的關稅,卻未造成外界預期的通膨飆升,此現象讓經濟學家感到困惑。有學者懷疑是企業不願將額外成本轉嫁,但《華爾街日報》周五(15 日)指出,另一種觀點正逐漸受到重視,即進口商實際支付的關稅,遠低於檯面上宣傳的稅率。
川普政府關稅新政之下,美國公司年初搶先進口以規避關稅。(圖:Shutterstock)
巴克萊銀行(Barclays)經濟學家分析美國人口普查數據,發現今年 5 月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約為 9%,遠低於他們先前根據白宮公告估計的 12%。
這項數據的差異,主要源於兩個原因:超過半數的美國進口商品是免稅的,且許多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減少向高關稅國家(特別是中國)採購。
巴克萊在報告中指出:「美國經濟展現韌性的真正原因,在於實際關稅稅率的上升幅度比普遍認為的要溫和。」
企業調整策略降低關稅影響
摩根大通(JPM-US)的經濟學家認為,6 月的實際關稅率低於帳面數字,是因為進口商轉向從關稅較低的國家或國內生產商採購。這種較低的有效關稅稅率,或許能解釋為何物價上漲速度不如許多分析師預期。
根據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預算模型(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的數據,今年一月至六月,新關稅為美國帶來 585 億美元的收入。
不過,近幾個月通膨確實逐漸攀升,家具等進口商品價格也在走高。最新的通膨數據仍遠高於聯準會 2% 的年度目標;7 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更是創下三年來最大單月漲幅。
但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通膨情況並未如許多人擔憂的那樣,因川普的關稅政策而變得「難看」。
關稅漏洞與潛在漲價壓力
巴克萊的研究表明,通膨並未大幅上升,原因之一是美國目前並未對許多商品徵收關稅。如,該銀行研究發現,6 月僅有 48% 的美國進口商品實際被課徵關稅,原因在於存在著許多豁免條款。
如,藥品、某些電子產品、半導體以及許多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都被排除在川普的「對等關稅」之外。此外,含有至少 20% 美國製造零件的商品,也享有部分豁免。
不過,巴克萊預計,未來幾個月進口商實際支付的稅率可能會上升,因為許多現有的漏洞可能被堵上。川普已揚言對藥品和半導體課徵高額關稅,且白宮也表示將暫停實施「低價值免稅(de minimis exemption)」條款。
其他採用不同研究方法的機構則估計更高的關稅稅率。如耶魯大學政策研究中心「預算實驗室」估計,美國消費者目前面臨的有效平均關稅為 18.6%,儘管已低於五月下旬的 21.9%。
庫存耗盡與成本轉嫁啟動 通膨正在路上
巴克萊最終預計,加權平均關稅將從目前的 10% 和去年的 2.5%,最終達到約 15%。這意味著大部分的關稅衝擊可能尚未到來。
關稅總收入低於預期,部分原因也是許多美國企業減少進口高關稅商品,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商品。但這可能只是暫時現象。部分公司在今年初為了搶在關稅實施前進口更多商品,導致後續幾個月的進口量減少。隨著庫存縮減,進口量很可能再次回升。巴克萊經濟學家 Mark Cus 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是否能如此強勁且迅速地與中國脫鉤。」
與此同時,許多公司原本遲遲未漲價,是想觀望最終的關稅稅率會落在哪裡。如今,最終稅率逐漸明朗,經濟學家預期,會有越來越多公司開始向消費者漲價。
美國銀行(BAC-US)經濟學家 Aditya Bhave 說:「企業在價格上漲方面正在採取策略性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