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毅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7-09 10:24

遞延稅項 對9檔金融股資產影響比率

【經濟日報╱記者溫建勳、夏淑賢、蔡靜紋】
高盛證券8日警告,今年所得稅調降引發的「遞延所得稅資產」(Deferred Tax Assets)重新調整,將使彰銀、新光金、台新金必須額外提列費用,分別吃掉今年98%、58%、46%的預估獲利。
新光金股價從3月的低點6.35元起漲,8日收13.75元,漲幅逾1.16倍;台新金則是從4.3元漲至8日收盤價13.8元,漲幅2.21倍;被高盛預估將侵蝕今年幾乎全部獲利的彰銀,今年來漲幅也近六成。相關金融個股獲利若大幅調整,將影響類股走勢。
高盛8日發布報告,並將彰銀評等調降至「賣出」,新光金與台新金則維持「中立」。
高盛認為,國泰金、富邦金、元大金因為遞延稅項資產稅項的影響不大,影響稅前盈餘比率都在10%以下,因此給予「買進」評等。
對照高盛日前把富邦目標價調升至36元,並把新光金從亞太地區賣出名單剔除,高盛對金融股的看法具有連貫性。
立法院3月通過營利事業所得稅調降案,從25%降為20%,自2010年起實施。對於國內營收比重高的內需概念股,如電信、鋼鐵、水泥均受惠。對於虧損而產生繳稅抵減的部分金融股,卻反受其害。
高盛報告指出,過去企業認列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今年資產負債表上,將以「費用」項目追回,以符合會計的穩健原則。此舉不但影響相關個股今年的獲利,更將對台新金、新光金、彰銀的淨值,產生-4.9%、-4.8%、-3.1%的影響。
外資表示,這波金融類股受惠兩岸即將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題材,不少個股漲幅動輒逾倍,但今年銀行經營持續艱困,特別是存放款利差小,即使兩岸簽訂MOU,本國銀行到大陸設置分支機構並且開始實質貢獻獲利,都無法短時間達成,因此仍必須回歸基本面。
大華證券分析,目前整體金融股的股價淨值比已回到1.3倍,落於歷史平均值1.2至1.4倍之間,股價並不算便宜。以香港簽訂「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經驗看來,並沒有讓香港金融股產生長久的推升股價效果,最後市場仍將以獲利數字,來檢視股價。
彰銀:絕不可能 台新:今作說明
高盛證券報告直指,遞延所得稅資產,將吃掉彰銀、新光金與台新金最高98%獲利。彰銀與新光金8日都表示,「不可能影響這麼大」。
台新金發言人、總經理林克孝至截稿前仍未聯絡上,不過,台新金主管表示,根據財會單位初估,高盛所言並不正確,台新金最快9日會對股東、大眾做詳細說明。
彰銀遭高盛證點名為新稅制案受創最重的金融股,將吃掉彰銀今年獲利98%。彰銀發言人、副總經理施建安8日反駁說:「絕對不可能」,彰銀估算可能影響數除了已提列的7億餘元準備外,會計師正在精算,可能還需提列18億元,最快要等第三季季報才會反映。
高盛報告指出新光金將受衝擊獲利高達58%,新光金資深協理徐順鋆也表示,「不可能」,近期將估算影響數,於今年財報內表達。新光金主管估算,就算有影響,影響也不會超過10億元。
立法院今年上半年通過營利事業所得稅率由25%調降為20%,衝擊金融股過去獲利虧損的所得稅利益遞延資產大幅縮水,也就是說,稅率調降後,公司未來可用的虧損扣抵將降為20%,這多認的5個百分點差距,公司必須回沖。其中,永豐金控已經決定在6月自結獲利時,一次反映全年差額8.77億元,導致永豐金6月單月大虧逾7億元。
施建安表示,彰銀在95年因為大幅虧損,所以遞延所得稅利益約90多億元,現在稅率調降確實對公司造成影響,但是不可能像高盛估算的那麼多。台新金是彰銀大股東,彰銀獲利受衝擊也會牽動台新金。
閱報秘書╱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Deferred Tax Assets),是在資產負債表當中,列為「資產」的會計項目之一。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產生,主因是在盈虧互抵規定下,產生的未來抵稅權利,因為具有實際的經濟效益,故列為「資產」項下。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