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吳孟真/綜合外電 2025-07-07 13:32 ET

川普不是首位試圖干預央行決策的政治人物。但歷史經驗指出,上一次聯準會(Fed)主席聽從總統指示行事,結果並不是太好。圖為2017年的檔案照。路透
美國總統
川普不滿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不願
降息,早已眾所皆知,而政治人物試圖干預央行決策,川普的例子也非空前絕後。然而,上一次Fed主席聽從總統指示行事,結果並不是太好。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1972年大選前,曾施壓時任Fed主席伯恩斯(Arthur Burns)維持低
利率。歷史學家指出,伯恩斯和其他Fed理事最終屈服,雖帶動當年經濟成長、助尼克森順利連任,但接下來十年卻讓Fed陷入困境。
當時,低利率助長通膨,1973年又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到了1980年,美國通膨率飆上15%左右的高點,最終是透過痛苦的升息及經濟衰退,才控制住物價。
對市場而言,央行的獨立性意味著對長期間通膨可維持在低檔的信心提升,有助政府以更低成本舉債。一旦市場認為聯準會易受政治干預,就會開始預期通膨將走高。
川普一再表態希望利率能大幅下調,甚至降至1%左右。而鮑爾抗拒的理由在於,川普的關稅政策有可能在今年稍晚推升通膨。Fed的基準利率自去年12月以來,維持在4.25%-4.5%不變。
市場目前預期Fed可能在9月降息1碼。對川普而言,風險在於,若交易員認定降息是出於施壓,未必能如他所願,對經濟與選情產生正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