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合理殺價競爭逐漸消失,而工業自動化帶動機器手臂、協作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的需求,推升光耦產品成長動能,看好長期趨勢,億光將強攻高階光耦合器、感測元件等不可見光及車用市場。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億光(2393)將於6月11日舉行股東常會,董事長葉寅夫在營運報告書中表示,LED產業在過去幾年的供需調整後,現已漸走向平衡狀態,不合理殺價競爭逐漸消失,而工業自動化帶動機器手臂、協作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的需求,推升光耦產品成長動能,看好長期趨勢,億光將強攻高階光耦合器、感測元件等不可見光及車用市場。
億光日前公布第一季財報,在業外獲利減少之下,第一季毛利率、營益率雖然維持高檔,但單季稅後純益5.84億元,季減29.53%、年減21.16%,每股稅後純益1.32元,為該產業中的每股獲利王,而億光將在6月11日舉行股東常會,營運報告書中透露葉寅夫對LED價格趨於平衡、不可見光產品具動能的產業看法。
葉寅夫指出,LED產業在過去幾年的供需調整後,現已漸走向平衡狀態,業界內的不合理殺價競爭逐漸消失,展望2025年,億光的整體發展策略仍將著重在不可見光及車用領域。
葉寅夫表示,隨著AI持續進步及通膨導致工資不斷上漲的環境下,工業自動化漸漸成為主流趨勢,進一步帶動了機器手臂、協作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的需求,又因ESG推動的再生能源發展,大幅推動了對於能源的數據處理、監控及控制的需求。因而使得工控伺服、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及光伏逆變器等逐漸成為市場成長的主流,進一步推升了光耦產品的成長動能。
另外,各式穿戴裝置早已成為主流產品,但新推出的輕量化頭戴裝置及智慧眼鏡,未來可望有倍數成長,預期將使感測元件需求持續成長。億光於不可見光元件市場,長期與領導廠商配合,已奠定良好的基礎,未來將針對市場趨勢及客戶需求,持續發展中高階光耦與感測元件等產品,以研發質量及產品品質來推廣市場。
而車用產品方面,將著重於全車中使用LED金額占比最大的頭燈市場,研發方向將專注於頭燈產品亮度提升,增加道路照明的安全性。內裝照明除了原有的閱讀燈、按鍵燈以及儀表板指示燈外,還將持續優化億光所推出Smart LED的智能氣氛燈,以滿足客戶各式車內光源的需求。
而車用顯示方面,億光領先同業的車用顯示面板的Mini LED背光模組已於去年開始量產出貨,期待成為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