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2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8-17 14:26

糧荒海嘯 沖出農金大商機-1

前一陣子,美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刊載了一幅單格漫畫,畫中是以一位禿頭肥胖中年農夫為主角,這位農夫脖子上掛了成串香腸,右手抱隻豬仔,左手抓隻鴨子,褲子與上衣的口袋則被玉蜀黍給塞滿了,腳邊還放了一只裝滿馬鈴薯的大布袋,數名歡場女子左擁右簇在農夫身旁,無不大獻殷勤。相較之下,對街角則站了數名西裝筆挺的年輕紳士,穿金戴銀,口袋中塞滿了一疊一疊的鈔票,但就是得不到歡場女子的青睞。其中一名紳士就帶著嫉妒的口吻罵道,「瞧!那個暴發戶。」這雖然只是一篇單格漫畫,但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變成事實。
糧荒如同靜默的海嘯
隨著以中國為首,包括東南亞、印度、中東、拉丁美洲,乃至於非洲等新興市場經濟實力抬頭後,人民的個人可支配所得快速增加,從原來根本買不起食物的也變得可以求得三餐溫飽,而在這波經濟成長崛起的中、印新興富豪,更會從原本豐衣足食去進一步追求錦衣玉食。簡單的說,來自新興市場對於糧食需求正在急速增加中。
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總署統計,2007年來自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對於糧食新增加的需求,就足以消耗掉目前全球糧食生產量的50%以上,而且這個比重還在持續提高中。
以小麥來說,依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報價,小麥期貨2年來最大漲幅為212.6%。而亞洲人主食的稻米就更誇張了,僅1年出頭的時光,最大漲幅竟也高達145.92%。此外,像咖啡這類軟性期貨4年來最大漲幅亦有156.61%。也因為糧荒造成糧價不斷攀升,聯合國世界糧食總署稱這次的糧食危機有如「靜默的海嘯」般向全人類席捲而來,其破壞力強大之程度絕對比當前「次貸風暴」或是「石油危機」來得恐怖。
或許有不少投資專家認為,弱勢美元與國際熱錢炒作才是最近數年來各類糧食價格不斷創歷史新高的重要兇手,然而,「中國人開始喝咖啡,印度人開始吃漢堡」卻是任何人都不容忽視的既定事實。縱使美元匯價開始轉強,或是國際熱錢開始撤退,但糧食短缺的問題卻只會越來越嚴重,這也正是支撐長線糧價走高的最重要基本面因素,也因此,量子基金創辦人之一,也是世界級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非常看好農產品及農業相關產業。
羅傑斯看好農業股
問題就在於,什麼是農業股呢?擁有自家農地或牧場,直接從事農耕或畜牧活動,再將所生產的穀類、肉品、乳品等糧食予以出售獲利的企業是最佳選擇,而這樣的企業也正是糧食價格上漲的最直接受惠者,可惜的是,在台股中,沒有半家公司符合這樣的經營型態。
不過,也正是因為農產品的生產就是為了「吃」,所以,就產業鏈的概念來說,也就有不少人將食品股和農業股畫上等號,這樣的選項雖然不完全正確,但確實是比較接近(圖1)。只是回歸產業鏈的概念來看,除了最上層食品產業原料供應者的農業,單就食品產業來看,可以分為食品與肉品這兩條線。
上游優於下游
其中,食品業的上游為油脂與麵粉供應商,中游為食品加工業者,下游則為食品通路與餐飲業者。至於肉品的上游則是飼料生產廠商及畜牧業者(當然包括養雞戶與水產業者),中游則為電宰業者與肉品加工業者,下游亦為食品通路與餐飲業者。
從近3年來消費者物價指數與躉售物價指數走勢進行分析,到了2008年6月時,消費者物價指數攀升到106.18,2年多的成長幅度為6.59%,相較之下,躉售物價指數已經衝高到117.18,成長幅度竟然高達24.11%。顯見近2年縱使原物料價格飆漲,但因為景氣回復力道仍然疲弱、消費不足的情況下,廠商雖然面臨生產成本提高的問題,仍然無法完全轉嫁至消費端(圖2)。
若是再進一步進行細項分析,消費者物價指數中有關於食物類消費物價指數變化是從99.12上揚到111.52,漲幅12.51%,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幅度高出將近1倍,顯見近2年來消費者所感受到食品價格上揚壓力其實並非空穴來風。但在躉售物價指數中食品製成品指數變化則從97.82上揚至122.75,漲幅擴大至25.49%,至於躉售物價指數中農林漁牧產品物價指數就更驚人了,從98.72狂飆到141.11,2年來漲幅高達42.94%。然而,從這樣物價指數變化來看,整個食品產業鏈越往上游轉嫁成本的能力就越強,獲利受到原物料上揚侵蝕的狀況就越小。簡單的說,就投資價值的排列,上游優先於下游。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