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4-30 22:52

五十五、法句譬喻經——廣衍品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4-06-09 21:52 編輯
Yiruma – Maybe
f9E6TFb6QRk?autoplay=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9E6TFb6QRk#t=15
五十五、法句譬喻經——廣衍品
經文︰
『昔佛在舍衛國說法教化,天龍、鬼神、帝王、人民,三時往聽。彼時國王,名波斯匿,為人憍慢,放恣情欲,目惑於色,耳亂於聲,鼻著馨香,口恣五味,身受細滑,食飲極美,初無厭足。食遂進多,恒苦饑虛,廚膳不廢,以食為常。身體肥盛,乘輿不勝,臥起呼吸,但苦短氣;氣閉息絕,經時驚覺。坐臥呻吟,恒苦身重,不能轉側,以身為患。便敕嚴駕,往到佛所,侍者扶持問訊,卻坐叉手,白佛言︰世尊!違遠侍覲,諮受無階,不知何罪,身為自肥?不能自覺,何故使爾?每自患之,是以為替,不數禮覲。
佛告大王︰人有五事,令人常肥。一者數食;二者喜眠;三者憍樂;四者無愁;五者無事。是為五事,喜令人肥。若欲不肥,減食麤(ㄘㄨ)燥,然後乃瘦。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人當有念意,每食知自少;從是痛用薄,節消而保壽。
王聞此偈,歡喜無量,即呼廚士,而告之曰︰受誦此偈,若下食時,先為我說,然後下食。王辭還宮,廚士下食,輒便說偈。王聞偈喜,日減一匙,食轉減少,遂以身輕,即瘦如前。自見如此,歡欣念佛,即起步行,往到佛所,為佛作禮。
佛命令坐,而問王曰︰車馬人從,為所在也?何緣步行?王喜白佛︰前得佛教,奉行如法,今者身輕,世尊之力。是以步來,知為何如?
佛告大王︰世人如此,不知無常,長身情欲,不念為福,人死神去,留身墳塚。智者養神,愚者養身,若能解此,奉修聖教。
於是世尊,重說偈言︰
人之無聞,老如特牛;但長肌肥,無有智慧;生死無聊,往來艱難;意倚貪身,更苦無端;慧人見苦,是以弃身;滅意斷欲,愛盡無生。
王重聞偈,欣然意解,即發無上正真道意。聽者無數,皆得法眼。
白話解釋︰
『從前佛陀在舍衛國說法教化天、龍、鬼、神、帝王、人民,晝夜三時都來聽佛陀說法。當時的國王是波斯匿,為人十分驕傲怠慢,放縱情欲,終日沉溺在醇酒美人,歌舞美味之間,食物精緻而鮮美,起初壯年時還不滿足,珍饈百味,吃的更多,還是時常感覺肚中饑餓,廚房裏從早到晚繁忙不停,時時供食,因此,波斯匿王便漸漸肥胖起來,坐的車子也快撐不住了,睡醒起身呼吸也困難了,有時還會突然氣閉脈停,這個時候,他才自覺自己的身體出問題了。
他此時時常坐臥喘著粗氣,苦於身體肥胖超重,連翻一個身也要人幫忙了,他感覺自己太胖,便吩咐準備車駕,到佛陀的精舍。侍者扶著他向佛陀合掌問訊,然後退坐一邊,合掌問佛陀說︰世尊!很久沒有來侍候您了,因此也無由請教一切,不知造了什麼罪業,身體弄得這樣胖?我不了解,是什麼原故,使我的體重這樣急劇增加?因為我以此為苦,所以才無法時常來禮佛請法。
佛陀向波斯匿王說︰人在五種情況下,會使得身體肥胖。第一是每天吃的頓數多;第二是喜歡多睡;第三是縱情歡樂;第四是無憂無慮;第五是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在這五種習慣下,就特別會使人胖得快了。如果想要不胖,就要減食,而且要吃粗茶淡飯,然後才會瘦下來。
因此世尊就說了下面的偈語︰
人每當生活飽暖無虞之後,就要將食量控制減少,從此更要痛改用粗食,節食才能保壽。
國王聽了這首偈,十分高興,便吩咐隨行的御廚說︰我聽了佛陀的偈頌教導之後,從今天起,每次送飯時,先要替我誦一遍偈文,才准上飯進食。然後,波斯匿王辭別佛陀回宮,當御廚送飯時,就叫他先誦佛陀的偈語。國王聽了這首偈語,便記起自己身體太胖,每天減一匙飯量,因此他的飯量便漸漸減少,體重也慢慢減輕了,不久便恢復從前的體形。他在鏡中看到自己已經變得瀟灑而健壯,心裏高興之餘,就時常念起佛陀,便起身步行,走到佛陀的精舍來,向佛陀頂禮。
佛陀吩咐他坐下,問他說︰你的車馬侍從到那去啦?為何步行來呢?國王興奮說︰不久以前,受到佛陀的教導,回宮之後,就依法奉行,現在體重已減輕,都是您的大力教導啊!因此我徒步走來,這樣子不是很好嗎?
佛陀向波斯匿王說︰世人都是像你從前那樣美酒佳餚,認為只有這樣才會長命,都不知生命是無常的,此身長期陷於情欲,不知造福田;人死了,靈魂也去了,只有埋骨青塚了。真正有智慧的人,修持心性;愚昧之人,才一味吃得腦滿腸肥,圖得富泰團團,餵一付身體。如果能了解生命無常之義,就應該奉持聖教來修道了。
因此,佛陀再度說了下面的偈語︰
因人多無知,猶如老公牛,只長一身肉,心卻無智慧。生死無主張,輪迴太艱難,恣意重色身,苦病更無端。智者見生苦,所以捨享受,斷欲滅妄想,愛盡入無生。
國王聽了這首偈子,欣然開悟,當下發無上正真道心;傍聽無數人等,亦皆得了法眼。
◎◎
佛陀言︰『寧靜來自於內心,莫向外求;刺激不是享受,知足不是滿足。』
佛陀言︰『假藉物質現象來滿足自己內心的缺陷與空虛,這個東西失去的時候,自己又回歸到原來的的缺陷與空虛。』
佛陀言︰『沒有月亮的晚上,不能看清自己的路線;沒有智慧的人生,不能走完圓滿人生的旅途。』
佛陀言︰『人生的價值不在於自己佔有多少,而在奉獻之多少!』
《讀後感想》︰
佛陀言︰『寧靜來自於內心,莫向外求;刺激不是享受,知足不是滿足。』
今日道場上老師說︰「真正的快樂來自內心的法喜,外在的快樂是無法比的。」
雖然法喜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得到的,但是個人覺得心靈的快樂遠比物質、欲望的滿足更為快樂。
現今的社會,多數人心靈是空虛的,必須藉助其他外物來填補。
但是,心靈若無法快樂,外在所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過後可能更空虛寂寞。
真正有智慧的人,修持心性;愚昧之人,才追求短暫的滿足與歡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