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30 00:46

《紐約時報》:中國社保新規 人民普遍擔心及不滿

2025/08/29 15:03  
中國9月1日開始強制企業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但僱主和員工都感到擔憂。圖為北京一家超市。(歐新社)
高嘉和/核稿編輯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紐約時報》29日報導,中國自9月1日起強制企業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用於保障養老金、醫療保險、帶薪產假及其他福利,這對一般中國人民來說是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政策,但許多人的反應不是慶祝,而是擔心和不滿。
據報導,小型企業老闆表示,此舉將讓他們的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員工則擔憂,老闆會解僱他們或降低他們的工資。經濟學家警告,這項政策可能會迫使更多人進入零工經濟,有可能導致正式就業率降低,使勞動者失去保障。
在北京和家人經營一家米粉店的顏雪嬌(Yan Xuejiao,音譯)表示:「如果我們被迫交錢,就得關門回家吃自己了,特別是今年的行情,你看看哪個老闆辦得到。」受訪之際,顏雪嬌指著位於北京市中心,卻空無一人餐館,包括他自己的餐館,「現在都準備找房東退租不幹了」。
35歲的曾先生在顏女士米粉店附近一家韓國餐館工作。他說自己現在每月賺6000人民幣(約2.5萬台幣),若他和老闆都開始繳納社保基金的話,他預計自己的稅後工資將減少至少1000人民幣(約4200台幣)。他說,他可能不得不動用積蓄,以支付每月5000人民幣的房貸(約2.1萬台幣)。
因此,曾先生更傾向於不參保,「錢留在手上更令人滿意」。他還說,未來福利的承諾沒有吸引力,「(不用)想得那麼老遠,你先過好當下」。
還有勞動者表示,他們預計老闆的應對措施是聘請更多的兼職人員,或降低工資。北京一家髮廊老闆胡陽(Hu Yang,音譯)正是這麼打算。
胡陽說,他將把僱主的規定繳款計入員工總福利,並從員工的工資中扣除,否則,他每個月將增加數千至上萬人民幣成本,這是他無法承擔的,「你開髮廊能賺多少錢?不光是我們行業,包括那些餐廳,只要涉及到僱人的店,面臨的情況都一樣,對吧?」
新規引發的廣泛焦慮凸顯出中國政府在加強薄弱社會保障體系時面臨的多重挑戰。一方面,專家普遍認為,中國迫切需要充實可能在2035年耗盡的國家養老基金,同時設法緩解民眾在住房、教育和醫療方面的負擔。這將有助於減少中國家庭的預防性儲蓄壓力,並刺激消費,這是政府提振經濟的主要目標之一。
但經濟蕭條也意味著,即使在不強迫繳納社保費之前,許多中小企業已經舉步維艱。中國法律規定社保費由僱主和僱員共同承擔。一些年輕人也已選擇不繳納社保,而是把更多的錢留給自己,以滿足日常需求。
如果中國政府全面推行該政策,代價可能十分高昂。根據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估算,新規可能使僱主和僱員的綜合成本增加約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與許多美國同齡人一樣,中國的許多年輕人也對自己能否享受到政府承諾的福利持懷疑態度。由於出生人口減少,繳納養老金的未來勞動力後備在縮小,年輕人擔心養老金將在他們退休前枯竭。
40多歲的顏女士質疑:「像我們這樣的人還要繼續繳20年,但我還能再活20年嗎?即使我能活到那個時候,我能肯定自己會拿到這些錢嗎?」
中國法律長期以來一直要求僱主和僱員分擔社保費的繳納。雖然具體比例因地區而異,但通常僱員需繳納工資的約10%,僱主承擔約25%。通常,這條法律沒有得到嚴格執行,許多僱主要嘛少繳,要嘛乾脆不繳,還有僱主與員工簽訂「不繳社保」約定,把更多的錢發給員工。去年對6000多家中國企業的調查發現,只有不到30%的企業完全遵守繳納社保的規定。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上個月宣布,任何無需繳納社保的約定皆無效,並稱法院將支持勞工對不繳納社保的僱主提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