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8-07 20:45
知名投資管理公司 VanEck 近期發布了其 7 月份的
加密貨幣市場回顧報告,其中一個關鍵論點指出,
以太幣 (ETH) 有可能超越
比特幣 (BTC),成為更具優勢的長期價值儲存手段。儘管
比特幣目前仍佔據領先地位,但報告詳述了多項原因,解釋為何
以太幣正迎頭趕上,並最終可能脫穎而出。
VanEck報告:以太幣有望超越比特幣 成為更好的價值儲存手段(圖:shutterstock)
企業金庫的趨勢轉變
最初,企業在建立數位資產金庫時偏好
比特幣,因其供應量可預測及嚴格的貨幣政策,賦予其作為長期價值儲存的優勢。然而,VanEck 指出,現今有越來越多公司轉向
以太幣,尤其那些希望透過質押 (staking) 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來增長其持有的企業。
報告追蹤了 8 個主要的
以太幣數位金庫,總計持有約 146 萬枚 ETH。若將企業和交易所交易產品 (ETP) 的 ETH 儲備納入計算,機構總持有量達到約 820 萬枚 ETH,佔
以太幣流通供應量的 6.8%。相比之下,機構持有 15.6% 的
比特幣流通供應量。VanEck 認為,
以太幣若要趕上
比特幣,其金庫規模需擴大 4.5 倍,而基於 ETH 的 ETP 則需擴大 1.4 倍。
更靈活的資產運用
VanEck 強調,
以太幣為企業提供了比
比特幣更多樣化的運用方式。企業可以質押 ETH 以賺取網路獎勵,並利用 DeFi 工具來提升回報。相較之下,
比特幣金庫主要依賴借貸或期權交易。
Sharplixnk 執行長兼
以太幣共同創辦人 Joseph Lubin 上個月也曾提出類似觀點,認為
以太幣因其質押等附加功能,是比
比特幣更好的公司資產。持有 ETH 被比喻為擁有基礎設施,而不僅僅是一項資產,顯示其具備真實世界的實用性。
通膨率的顯著改善
報告深入分析了
以太幣經濟模式的轉變。過去,
以太幣的通膨率 (14.4%) 曾高於
比特幣 (9.3%)。然而,兩次重大升級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首先是 2021 年 8 月引入的 EIP-1559 提案,該提案實施了 ETH 交易費用的部分銷毀機制,有助於在網路活躍期間降低總供應量。
接著,2022 年 9 月,
以太幣從工作量證明 (PoW) 轉向權益證明 (PoS),即「合併」(The Merge)。這次升級將每日 ETH 發行量從約 13000 枚降至僅 1700 枚。到 2023 年 3 月,ETH 的通膨率已降至僅 0.2%,而
比特幣的通膨率則上升了 3%。
VanEck 特別指出,
以太幣更緊縮的供應量和內建的收益率,賦予了
比特幣無法比擬的優勢。數據顯示,
以太幣在 2022 年 10 月至 2024 年 4 月期間甚至出現了 -0.25% 的負通膨率,而同期
比特幣供應量增長了 1.1%。
比特幣的安全模型長期以來依賴通膨性發行來激勵礦工,而隨著每次減半通膨率的下降,其安全模式可能面臨壓力,需要交易手續費或價格上漲來維持。
持有人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報告也指出,
以太幣賦予其持有者更大的影響力。ETH 持有者有助於塑造網路的發展方向,而
比特幣的治理則相對受限。
以太幣的 PoS 模型讓代幣持有者對網路治理擁有更多控制權,確保網路升級和經濟政策的決策更直接地符合他們的利益,這與以礦工為中心的
比特幣治理模式形成對比。
業界領袖的認可
近期,
加密貨幣領域的多位知名人士也紛紛看好
以太幣。例如,Galaxy Digital 執行長 Mike Novogratz 預期 ETH 在未來三到六個月內將跑贏
比特幣。Bit Digital 執行長 Sam Tabar 則表示,ETH 既提供成長機會,又提供 3-4% 的質押收益率,並將其比作具有實用性的石油,而將
比特幣比作有價值但靜態的
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