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賺一點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09-12-15 22:55
LiFeP04(磷酸鋰鐵) 電池的本夢比
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電池,竟然也蘊含大學問!一般常見的乾電池和鹼性電池屬於「蓄電電池」(battery),利用化學能轉換電能的方式發電,由於用完即丟,又稱作「一次電池」;另一種是可利用充電方式重複使用的「二次電池」,如車用的鉛酸電池、電子產品的鋰電池,較具環保概念。「發電電池」(cell)藉由轉換替代性能源,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以太陽能電池最具代表性。
1997專利→訴訟→狂飆
一次電池的材料多具污染性,且產生的垃圾量大,對環境的損害不小;而太陽能電池等替代品,目前轉換效率仍未達有效降低成本的水準,實際應用並未普及,因此二次電池仍是主流,尤其以鋰電池應用最廣。目前為止陸續有鋰鈷、鋰錳、鋰鎳、鋰鎳鈷等正極材料的研發,但都有電量不足、充電時間長、安全性考量等缺點,而磷酸鋰鐵(LiFePO4)電池的出現,剛好是這些問題的剋星。
磷酸鋰鐵正極材料於1997年由美國德州大學教授Googenough申請獲得專利,專利權歸屬德州大學。而德州大學又將專利獨家授權給加拿大H&Q魁北克水利公司,H&Q又與德國磷肥大廠SUD-CHEMIE合資成立Phostech Lithium,從事磷酸鋰鐵粉末的生產。但美國A123公司卻宣稱擁有專利,Valence公司也宣稱擁有部分專利權,訴訟僵持不下,影響了磷酸鋰鐵電池在市場上的滲透率,但因為全球都想切入,形成全球相關股的瘋狂飆漲本夢比行情,有如2000年的網路股。
電動車引爆LiFePO4需求
由於有放電功率大、循環壽命長、充電時間短等優點,磷酸鋰鐵電池非常符合車用電池的要求,且成本在每公斤15∼28美元左右,對於每輛車約需安裝上千顆電池芯的電動汽車而言,無異是一大福音。通用汽車在2007年北美車展中發表的Chevrolet Volt,是首先運用磷酸鋰鐵電池的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預計將在明年正式銷售,官方聲稱Volt擁有每加侖汽油可跑230哩(約每公升97.7公里)的性能。
美國能源部在今年5月宣布,計畫投入20億美元開發PHEV電池技術,並訂出2014年的3大目標:電池容量由目前的3.4kWh提高至11.6kWh;電池成本由目前的1000美元/kWh降至300美元/kWh;電池壽命由目前的3年延長10年。有美國政府帶頭發展,難怪全球各家廠商爭相投入研發。
美國今年前7月PHEV共銷售16.2萬輛,占整體汽車銷售的2.8%,其中Toyota的Prius和Camry包辦前兩名,共賣了近9萬輛,市占率達56%。根據日本富士經濟的預估,今年全球PHEV的銷售量可達68.4萬輛,年成長38.2%,到2015年預計達240萬輛。
巴菲特加持比亞迪狂漲
「股神」巴菲特去年透過旗下中煤能源斥資18億元港幣買下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9.89%的股份,今年7月獲得大陸證監會批准,目前帳面投資收益已逾91億元港幣,獲利率高達500%!比亞迪上半年稅後盈餘達11.78億元人民幣,年成長97%,上半年電動汽車銷售量17.7萬輛,也比去年同期大增1.8倍,表現相當搶眼,股價也從去年最低的6元港幣,衝到近期的59.8元港幣,大漲9倍!
比亞迪在去年12月推出型號為「F3DM」的HPEV,由於售價高達15萬元人民幣,一直未公開銷售;今年公司宣布將在美國推出最先進的5人座電動轎車「E6」,售價更高達4萬美元以上,試圖擺脫以往的低價策略,搶攻高價市場。而比亞迪在大陸的影響力,也吸引福斯汽車(Volkswagen)的關注,5月底與比亞迪簽署合作備忘錄,針對電動車技術、電池等部分進行合作,搶攻大陸市場。
目前國際大廠已陸續開發鋰鐵電池產品,如通用汽車與奇異正共同開發鋰鐵電池模組,全球工具機大廠B&D及Bosch也推出磷酸鋰鐵電池電動工具,未來PHEV、電動車、中大型工具機等都將朝向使用鋰鐵電池,趨勢儼然形成。鋰鐵電池的迅速發展,也使鋰礦需求遽增,像加拿大的鋰礦公司Western Lithium(WLC),股價從去年低點的0.1加幣,大漲13倍到今年高點的1.33加幣,算是另類受惠者。
台灣也出現狂炒泡沫
從產業面來看,磷酸鋰鐵電池大致可分為上游的正極材料生產、中游的電池芯生產,以及下游的電池模組組裝和終端產品應用。國內投入生產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的廠商,主要集中在未上市櫃公司,但背後大多都有大財團的支持,包括大同集團的尚志精化(4738)、台塑入股的長園科技(8038)、宏碁旗下智融創投轉投資的宏瀨科技(3616)等,而生產鋰電池芯的能元(3127)則有台泥撐腰,顯示市場對這個產業的重視度逐漸提升。
磷酸鋰鐵電池的夢很大,但實際獲利跟上嗎?
上述的4家公司在興櫃股價都有百元以上的身價,指標性的長園科更一度飆到217元天價,但上半年全都陷入虧損,本益比高的嚇人,甚至沒有本益比。除了有市場的高度想像空間外,這些未上市股是「冒險者的樂園」,背後可能隱含一些主力的炒作,風險相當大,投資人務必謹慎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