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53/5361.jpg)
-
Radiant 發達集團專員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6-03 18:49
美備戰朝鮮半島 里根號赴東亞
5月29日~31日,被稱為「香格里拉對話」的第八屆亞洲安全會議在新加坡召開,其中朝鮮半島局勢是會議的重中之重。由於朝鮮日前進行了核子試驗及發射多枚導彈,美日韓防務部門及軍方都有相應舉措,如「猛禽」戰機已飛抵日本沖繩嘉手納基地,「雷根」號航母也在開赴東亞途中。
美媒體稱朝鮮導彈沒「核」
美國《紐約時報》在5月30日報導,華盛頓一名高級政府官員稱,朝鮮正在向舞水端里導彈發射基地運送遠端導彈,顯示平壤有意在近期試射其新型彈道導彈。該官員還特意說明,雖然朝鮮的「大浦洞-2」導彈射程足以覆蓋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朝鮮有能力把核武器小型化到安裝在導彈上。不過,美國中情局的報告強調,朝鮮已經有一或兩枚核武器,而且其火箭燃料儲備能發射6枚或更多這樣的武器。
對美韓媒體關於平壤可能在近期發射遠端導彈的報導,截至目前,朝鮮官方還未公開發表評論。據朝中社5月29日報導,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當天表示,如果安理會通過針對朝鮮第二次核子試驗的決議或決定,則被視為「繼續向朝鮮發起挑釁」,朝鮮將「不可避免地採取進一步的自衛措施」。
美陸海空三軍都在調兵
美國空軍12架F-22「猛禽」隱形戰鬥機,在5月30日飛抵日本沖繩縣嘉手納基地。這批戰鬥機先前部署在美國弗吉尼亞州蘭利空軍基地,它們將在嘉手納部署4個月。這是美軍第三次在日本「臨時部署」F-22。美國空軍一份聲明說:「這一部署任務證明,美國承諾向日本提供安全保證,美國決心確保整個太平洋地區的穩定與安全。」
與此同時,美國陸軍也在做應對朝鮮半島局勢的準備。據美軍《星條旗報》5月29日報導,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凱西上將日前公開說,美國陸軍有能力與可能擁有核武器的朝鮮,打一次新形式的常規戰爭。凱西說,這種戰爭不同於美軍現在正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從事的反恐戰爭,美軍必須為此做相應準備,這種轉型可能要持續90天,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要經過90天動員後才能與朝鮮的120萬軍隊作戰」。有媒體記者問,如果朝鮮與韓國爆發戰爭,美軍是否參與。凱西說:「答案很明確——是。」凱西還透露,一旦爆發戰事,部署在全球某些地區的10個作戰旅會儘快趕到戰區。
據美國《海軍時報》5月30日報導,「雷根」號航母於5月28日從母港聖達戈啟航開赴東亞。該航母戰鬥群包括「錢塞勒斯維爾」號(CG62)導彈巡洋艦、3艘裝備「宙斯盾」防空系統的導彈驅逐艦、1艘導彈護衛艦,空中作戰力量為第14艦載機聯隊的80多架戰機。「雷根」號航母和第14艦載機聯隊被認為是整個美國海軍中「效率最高」的打擊力量。
朝鮮「封南通美」之路行不通
在新加坡峰會上,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說:「我們絕不承認朝鮮是核國家。美國政府鄭重重申:對我們在該地區的盟友提供保護。」當韓國防長李相熹與蓋茨會晤時,特意請蓋茨將這番話重複一遍,並加上一句警告,「韓國和美國已經厭倦對朝鮮發出警告了,韓美不會向朝鮮妥協。」同樣在峰會上,日本防衛相濱田靖一也刻意強調日本已準備好應對朝鮮的威脅,但不會率先對朝鮮發動打擊。
《青年參考》報連線一位要求匿名的香港軍事專家,他認為,美日韓三國防長的發言如果聯繫到一起,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三國向朝鮮發出的強硬信號,不再是過去朝核危機時的「獨立宣言」,而是具有軍事集團性質的「共同警告」。蓋茨的講話有兩層含義,首先向朝鮮攤開底牌,防止朝鮮利用美日韓三國陣線的「態度不一」,進而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將核國家地位變成事實,所以明確說「美國解除朝鮮核武裝的決心不可動搖」。其次,蓋茨特別強調美國在東北亞安全問題上的「老大」地位,防止韓國或者日本採取「防衛獨走」的舉動,通過強調美國對盟友的安全承諾,捆住日韓手腳,換句話說,「要動手,也得等華盛頓發話」。
這位專家最後總結說,「香格里拉對話」體現了美國對朝鬥爭方式的變化,華盛頓在過去朝核危機中往往樂見朝鮮「封南通美」的外交策略,即朝鮮向韓國大打強硬牌,卻表示願將美國視為「談判對手」,而美國對此聽之任之。但這次情況發生變化,美國決心務必拉住日韓兩個盟國,以「准軍事集團」的名義給朝鮮劃下紅線。
「兩塊基石」奠定美日韓同盟
用一個聲音向朝鮮發威,美國就必須構築美日韓「軍事同盟鐵三角」。據美「環球戰略網」報導,早在4月朝鮮發射「光明星2號」衛星時,美國便啟動日本岩手的美日聯合導彈防禦中心進行監視,並與韓國烏山的美韓聯合空軍指揮中心實現資料聯網,形成對朝鮮衛星發射的「接力管控」,而最終的資料整合則由夏威夷的美軍太平洋總部完成。
事實上,美國利用導彈防禦這塊「大招牌」,逐漸以資訊共用、聯合演習等隱性方式,將原本平行的美日、美韓雙邊軍事同盟,改造成美日韓三邊軍事同盟。據日本《J-Wing》雜誌3月號報導,韓國國防部與國防科研院(ADD)正聯手制定一套「韓國式彈道導彈防禦體系」,以應對朝鮮的導彈及核武器威脅。這套系統幾乎是美日同類系統的縮小版,它分為彈道導彈早期預警系統、C4I戰術指揮體系和陸基多層攔截導彈三大部分,並不包括海基攔截導彈系統(NTW)和高空鐳射攔截器,它只對射程在1500公里以內的中近程彈道導彈產生效果。不過,該系統所涉及的攔截彈頭整流罩(NOSECONE)、紅外追蹤來襲彈道導彈技術、破壞目標的動能彈頭等技術都來自日本,上述技術是美日導彈防禦系統中由日本公司負責開發的,如果韓國真的進口日本武器零件(哪怕是經美國轉手),其震撼效應絕不亞于美日韓公開締結反朝軍事同盟。
除了導彈防禦,美國還有一塊籠絡日韓的法寶——「防擴散安全倡議」(PSI)。該組織是2003年5月在美國前總統布什主導下成立的,以情報交流、攔截等措施,封鎖朝鮮、伊朗等美國認為的核擴散危險國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相關敏感物資的轉運。日本和美國作為PSI的「雙核軸心」,已連續舉行多次大規模海軍聯合演習。直到最近朝鮮核子試驗後,韓國終於宣佈加入PSI,這無疑壯大了美日海上封鎖朝鮮的力量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