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au68 發達公司副理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4-17 02:03

低碳序幕或騙局?端視能源會議共識能否落實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2009年4月16日電)全國能源會議今晚閉幕;兩天大會達成的249項共同意見、152項其他意見,未來將成為閣揆所說「邁向低碳社會序幕」,還是反對者批評的「騙局一場」,就看政府未來如何落實執行。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1997年12月通過「京都議定書」,以及「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分別為1998年、2005年第一、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召開的背景。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能源日益短缺,並推動行政院「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節能減碳行動方案」則為昨、今兩天全國能源會議第三度召開主因。
包括溫室氣體減排、能源結構調整等議題,皆為三次全國能源會議討論重點;而會議結論,也分別調整相關具體行動方案。
其中,在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方面,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明確訂定參考目標為「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2000 年水準」。惟因第二次全國能源大會對此無共識,因此並未明確訂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且第一次會議原訂參考目標,也被修正為「推估若欲達成確有困難,應重新檢討」。
總統馬英九自競選期間即提出CO2排放量「2016年至2020年間回到2008年、2025年回歸2000年、2050年較2025年減半」的明確目標,執政後並將該目標具體訂於行政院「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中;本次大會亦對此達成共識。
而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本次大會除核能的爭議並未稍減外,更值得關注的議題則是具體提出「建構低碳能源發展藍圖」;其項目包括再生能源、天然氣、核能等。
前兩次全國能源會議分別針對2020年、2025年規劃能源結構占比。在「非核家園」政策下,核能在能源結構占比由第一次大會的13%至15%,於第二次大會大幅降至4% ;而新能源(或再生能源)則自1%至3%,增為5%至7% 。
本次大會雖就「低碳能源結構調整」子議題進行探討,惟因與會代表各有堅持而未達共識;僅有「2025年發電系統中低碳能源發電量占比達55%以上」、「再生能源以2020年占總發電量18%為發展目標」等「其他意見」。
近年來因化石燃料價格波動劇烈,儘管國際間已有「核能復興」趨勢,本次全國能源會議與會代表針對國內核能政策走向,仍呈各擁立場態勢。甚至分組會議結論中涉及「核能」部分,在大會中幾乎都有反對意見,頂多被列為「其他意見」。
由於核能爭議太大,大會作成「將核能作為邁向低碳社會的過渡能源」、「持續非核家園願景」、「反對將核能作為低碳能源選項及邁向低碳社會之過渡措施」等「其他意見」。
儘管如此,行政院長劉兆玄在閉幕式上,還是作出將核能列入台灣邁向低碳家園過渡選項、今年為「再生能源條例啟動元年」等重大宣示。
基於氣候變遷與國際環保趨勢,全國能源會議過去11 年來已3度召開,針對國家能源結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產業部門因應策略、綠色能源發展等議題,調整釐訂政策方向。
今年全體大會前,已經3次指導委員會議、研究小組會議、16場分區會議、預備會議、12次分組及跨組聯席會議,並作成多項分組結論;但過程中未能廣受社會重視。
倒是德國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在全體會議前兩天開記者會、大動作批評政府發展再生能源決心不足,揚言凍結新增投資,導致今年全國能源會議「未演先轟動」!
全國能源會議2天全體大會,最後歸納出249項共同意見、152項其他意見。然而,這些共識或建議終將成為劉兆玄所說,是「台灣邁向低碳社會的序幕」、「許多後續推動工作的開始」;還是批評者強調的「浪費能源、浪費紙張」、「政治大拜拜、騙局一場」,就看政府未來如何落實執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