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囧手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6-07 22:41

不如Facebook風光而虛幻 「STEM」穩紮穩打推升美國經濟

不如Facebook風光而虛幻 「STEM」穩紮穩打推升美國經濟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報導2012-06-0722:00
Facebook 拙劣的 IPO 表現,反映的不只是虛疲的股市,更映射出人們對科技真正價值所在的系統性誤解。優渥的融資和媒體的炒作,一個讓網友在虛擬空間中暢其所言的網站,除了製造少量億萬富豪,對於驅動廣泛的經濟成長沒有多少實質貢獻。
的確,Facebook 帶起的社會現象重塑了人們生活與互動的模式,但其經濟效力,以及未來的收益水準仍然模糊不明。跟蘋果的 iTunes 一比,高下立判,後者已經成為小型軟體公司和音樂人的銷售平台,更別說亞馬遜這家電子商務佼佼者。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科技產業可粗略劃分為兩大類別,而這兩大類別的分歧越來越深。其一為資訊部門,包含訊息軟體(Facebook、Google)、出版及娛樂。對多數新聞記者或城市理論家而言,這是相當具有魅力的種類,尤其這些產業青睞的員工就跟他們的特性一樣:年輕、菁英大學出身、通常居住在新潮有個性的地方如舊金山、曼哈頓或洛杉磯。
另外一群則是規模更加龐大,卻沒那麼光鮮亮麗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相關)產業,工作內容繁浩,涵括但不侷限於電腦、媒體和網路,提供美國 51 個大都會區 530 萬就業機會,資訊部門則有 220 萬。
STEM 工作關乎運用科技以求改善傳統產業和服務業部門的生產力,他們可能是為製造業、零售業或能源生產商或者軟體公司服務,STEM 工作人員是科技概念的縮影。
資訊部門的重要性或許與日俱增,但是 STEM 多元豐富的產業型態才是支撐美國經濟希望的來源。過去 10 年,資訊部門產出很多叱吒風雲的新星,極速殞落者卻也不少。2000 年資訊產業高峰約有 360 萬工作機會,2011 年掉了幾乎 100 萬。即使現在網際網路似乎一片榮景,今年 2 到 5 月間,資訊部門卻流失 8 千份工作。
就業型態隨著科技轉變而轉變,資訊部門喪失大量工作機會,雖然資訊業軟體部門確實顯著成長,2 年來增加 1 萬個工作,然而資訊部門其它部分卻十分消沉,包括傳統出版業,例如報紙和書籍,2002 年還有將近 100 萬個工作,今年 5 月劇降到僅剩 74 萬個。
Facebook 股市表現灰頭土臉,其它主要的社群媒體也開始顯露疲態,當前的朝氣蓬勃可能很快就要成為過眼雲煙。體質不甚健全,也就是長期利益前景不明朗的公司,譬如 Zynga 和 Groupon 股價劇烈下墜。下一輪 IPO 的炒作彷彿也洩了氣,已有至少 1 位分析師指出 Facebook 令人大失所望的表現可能「摧毀美國經濟」。
雖然新創公司前景讓人捉摸不著,但是整體科技產業景象還算樂觀。STEM 過去 2 年就業成長 3%,優於全國平均。2009 年到 2011 年在美國 51 大都會區中,STEM 產業增加 15 萬個工作機會;儘管中間曾有衰退,不過過去 10 年,STEM 就業擴張了 5.4%。
當前的社群媒體熱潮也有很明顯的地域限制,僅僅橫跨舊金山灣區、奧克蘭。但上一波的科技繁盛延展到灣區外圍,例如聖羅莎等地,而這次看來並未有此態勢;至於 STEM 在 2009 到 2011 年之間,除了在科技產業重鎮矽谷、舊金山、波士頓以及新興中心華盛頓特區、西雅圖和聖地牙哥之外,鹽湖城、亞特蘭大、哥倫布和辛辛那提,就業機會都有明顯成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