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3 05:30
▲呼吸喘、胸悶等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釐清病因;圖為情境照。(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廖啟豪
64歲陳女士,長期以來都為食慾不振及容易疲勞所苦,近期因反覆感覺臉部及腳部水腫,且活動時,呼吸喘的狀況日趨嚴重,而至急診求醫。
經會診心臟血管內科,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確定診斷為心包膜積液,而轉介至心臟血管外科做手術評估。
心包膜開窗術 抽吸800毫升積液
為改善心包膜積液症狀,陳女士住院接受心包膜開窗術,在全身麻醉下,由乳房下緣劃開一道6至8公分的傷口,經由肋間空隙定位心臟後打開心包膜,術中抽吸約800毫升之心包積液,後續做細菌培養發現有感染情形,因此住院中,也使用適合的抗生素,做術後的照顧及治療。
診斷陳女士過往病史有甲狀腺低下、心律不整及高血脂病史;住院期間進一步檢查發現病人甲狀腺功能異常,而長期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是心包膜積液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再會診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共同治療。
心包膜為包覆在心臟外圍的一層膜狀組織,正常人約只有15至50毫升之心包膜液,用來潤滑及緩衝,但有可能因為感染、自體免疫疾病、心肌梗塞病史、甲狀腺功能低下、外傷、慢性腎衰竭、腫瘤轉移、或是少數幾種藥物造成心包膜液增加,若超過一定容量,會造成心臟壓迫,進而產生心包填塞之症狀,包含:呼吸喘、胸悶、周邊水腫、疲勞等,診斷之後,會藉由臨床症狀及心臟超音波評估是否需要接受手術引流或開窗術。
經由跨科合力治療,陳女士恢復良好,順利出院;甲狀腺功能也已藉由藥物調整至良好狀態。提醒民眾,別輕忽甲狀腺功能異常、呼吸喘、水腫等疾病及症狀,建議及早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對症治療,恢復健康。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