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1-13 23:15
遏止利用ETF逃稅 金管會三招封殺
2016-01-13 21:09 經濟日報 記者韓化宇╱即時報導
為遏止投資人利用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逃避股利所得稅,金管會祭出三招防堵漏洞,包括嚴禁券商及投信業以規避稅負為由,招攬投資人購買ETF;主動拒絕為了逃稅而申購ETF的投資人;以及要求業者調整ETF設計,降低投資人逃稅的誘因。三項措施即日生效。
金管會官員表示,已發函給券商及投信業者要求遵守上述新規,如抓到業者違反規定,將會依證交法及投信投顧法懲處。官員強調,利用ETF逃稅的投資人其實並不多,因為很少投資人手中股票,會與ETF一籃子股票相似。此外,也未發現業者用避稅為由招攬業務。
股利可扣抵稅額從全額扣抵變半數扣抵後,市場傳出有投資人為避免領到的股利變少,在每年除權息前將股票賣掉並申購ETF,再利用ETF獨特的實物申購/買回機制,待除權息後再將ETF換回股票,以達避稅之效。
從統計資料看,今年國內ETF規模約在1,500~2,000億元,但在進入除權息旺季前的6、7月,ETF基金規模突然暴增至2,673億元及2,381億元,之後要回到2,000億元以下,資金似乎有在這段期間轉進ETF避稅的現象。
為了杜絕此歪風,金管會日前發函給券商及投信業者,祭出三項監管措施:
第一、業者不得以規避稅負為訴求,從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ETF實物申購的業務招攬及營業促銷活動,更不得協助投資人規避稅負。
第二、如有發現投資人疑似以規避稅負為目的,申請ETF實物申購者,業者應主動拒絕該投資人申請;券商若發現疑似個案,要提供投資人相關資料給發行ETF的投信公司。
第三、業者應調整ETF設計,比如將ETF基金除權息及股票除權息的日期重疊,防止投資人利用ETF實物申購/買回機制,當股票要配息時轉到ETF、當ETF要配息要轉到股票,逃避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