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2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8-07 14:56
籌資成本高 營運拉警報
對上市公司而言,透過集中市場募集資金,不但是最方便也是成本最低的管道,不過如果像今年5-7月股市跌跌不休,上市公司恐怕得另尋管道籌資,但成本將顯著增加,對營運不利。
國內上市公司的財務主管表示,一般在國內籌資,透過集中市場,可以分為現金增資、私募、公司債三種方式,但各有利弊,其中現增是最常用的方式,因為只要付給承銷商最低500萬元或承銷金額1%的手續費,而資金募得後,後續不再產生成本,風險也低;但發行公司債,以目前的水準來看,利率要在1.7%以上,而且年限長,除非是發行可轉債,可以轉換成股票,成本就跟現增相當,否則公司債的成本要比現增高不少。
至於私募案則成本最低,甚至不用找承銷商,但問題是未來私募股要轉上市,主管機關不見得同意,這對參與私募的投資人是一大風險,因此也不見得容易達成。
而摒除集中市場,上市公司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直接找銀行,不過目前借款利率至少在3%以上,且還要設定費千分之1.2,不過只要信用好,可以免除送主管機關審查的麻煩,還是有公司找銀行籌資,這也是不景氣時不得不走的路,但相較在集中市場籌資,成本增加以倍數計算。
當然也有上市櫃公司將募資動作轉向海外,發行ECB(海外可轉債)或是GDR(全球存託憑證)、ADR(美國存託憑證)等,一方面公司規模夠大,也常用美元進出交易,可以募得較多的資金,但成本更高。
國內上市公司的財務主管表示,光是發行ECB給承銷商的費用,就是承銷金額的1.5%以上,比在國內發行CB成本還要多得多,雖然利率可以談,有些公司甚至設定為零利率,但會給國外投資人設定的轉換價格較低,未來可以賺取資本利得。
至於發行DR雖然可以募得的資金最多,但也要看當時市場情況好壞,由於可以成功募集的難度更高,要花的成本在所有籌資管道中,相對也是最高的,甚至公司主管還要到歐美地區去舉行法人說明會,介紹公司,因此通常是大廠才玩得起。
所以如果台股表現不佳,籌資管道受阻,對上市櫃公司而言,經營壓力更大,馬政府規劃的「籌資中心」,得趕快端出菜色,給這些嗷嗷待哺的公司一些奶水,才能活絡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