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25-09-01 06:48

〈財經週報-限貸週年〉最嚴限貸令週年 房子沒了還要賠錢

2025/09/01 05:30  
中央銀行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即將滿1年,房市買氣進入急凍冬天,購屋族面臨違約賠錢的下場,也就是房子沒了還要賠錢。(資料照)
記者徐義平/專題報導
個人購屋資金缺口舉例
中央銀行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即將滿1年,加上房貸總量管制衝擊,房市買氣直接從炎熱夏天進入急凍冬天,主因房貸成數出現缺口、房貸額度資源有限,短時間內若無資金補上缺口,最慘就是面臨違約賠錢的下場,也就是房子沒了還要賠錢。
房產業者指出,第7波信用管制及房貸總量管制對於房市衝擊最大,尤其第2戶買家、換屋族,甚至首購、自住等部分已購民眾也遭波及,其中第2戶房貸成數從未管制前的最高7成,直接下調至最高5成,若以總價3000萬元的房屋來看,未管制前可貸2100萬元,管制後可貸約1500萬元,出現高達600萬元的房貸缺口。
總量管制+第7波信用管制 第2戶房貸出現缺口
即便央行認為,換屋族可簽切結,1年內賣掉便可維持房貸原額,但因房貸總量管制,多數銀行水位已貼近自行調控警戒線,加上換屋簽結還須耗費人力追蹤,若1年內沒有賣掉,又要追回房貸成數,反觀直接放貸給首購民眾,還省事許多。
此外,近幾年房價飆漲,銀行鑑價也隨市場行情調整,但史上管制最久、最長壽的「豪宅限貸令」門檻卻未曾跟隨房價上漲而調整,仍維持台北市7000萬元、新北市6000萬元、其餘縣市4000萬元的總價門檻進行貸款成數限制。
在各項管制措施交互影響,以及房貸總量管制之下,竟出現「鑑價取其高、核貸金額取其低」的奇特現象。舉例來說,新竹縣竹北市換屋族在2021年購買預售屋總價為3000萬元,估計可貸得至少7成2100萬元,但2025年要交屋時,市場行情上漲至4000萬元,因碰上第7波信用管制,銀行鑑價又認定該住宅總價超過4000萬元,跨越豪宅限貸門檻,只願意放貸3成;若以鑑價行情來看,普遍認為可貸金額為1200萬元,銀行卻認定放貸金額是購屋預售屋時總價的3成,也就是900萬元,如此一來,將出現1200萬元的資金缺口,且相當於只能貸到鑑價行情的2.25成。
鑑價取其高 最慘只能貸到2.25成
房產業者認為,如此放貸過程存在值得討論的地方,首先,購買年度未觸及豪宅限貸門檻,也未有第7波信用管制,因此普遍認定可貸成數最高7成,但交屋時貸款成數突然降至5成,又因鑑價金額突破豪宅限貸門檻,最高只能貸3成;由於信用管制溯及既往,且銀行出現「鑑價取其高、核貸取其低」的方式,最終只願核貸最初購買總價的3成,相當於買家買這戶預售屋,從預售的交屋最終需要自備7成現金、也就是2100萬元,對比信用管制上路前,自備款與貸款成數的比率直接對調。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鑑價取其高、核貸取其低」是部分銀行內規,並非央行規範;一來是銀行嚴格管控放款水位,能少放就不多放、能不放就不放,二來房貸資源優先給首購,換屋族被犧牲。此外,銀行也擔心違反央行規範,所以實務放款業務只會比央行嚴,且挑選高利率案件承作。
專家:擔心違規 銀行自主管控嚴過央行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目前房貸之亂有四道「卡關」︰首先第2戶貸款成數降至5成,換屋族首當其衝;再者,因疫情、缺工以及原物料上漲等,預售建案交屋時間紛紛延後,又碰上房貸荒;第三,房價短期內快速上漲,部分住宅交屋時鑑價行情越過高價住宅門檻,貸款成數再受到壓縮。
最後,「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後,預售屋禁止轉售,讓該時間點以後買預售屋的民眾因無法轉約,只能選擇解約下車,導致目前房市買氣冷清,買方不是擔心申貸成數不足就是觀望房價修正空間,時間拖得越久,只會更加重市場生存壓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