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碎了 發達集團監事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5-02-03 13:44
iPhone在東京
一般來說,日本人是出了名的忠誠,並且對於他們國家過去三十年來的發展感到相當驕傲。國際上這種情況更明顯,你幾乎不會看到第一代日本移民或日本企業外派的經理開非日本車或是用非日本的電子產品。
所以你可以想像一月時,我在洛杉磯的辦公室和日本設計師開會時多有訝異了:七個設計師,有六個拿出了iPhone。他們是來進行一個年度市場研究,看看什麼會是2011年的趨勢和流行,而他們的年齡層介在27到38歲。我很驚訝,但是沒說什麼。
隔幾週我前往東京參加當季董事會議。在前往公司的電車上張望,每個人都在低頭看著手機,而其中有一半的人是拿著iPhone。
我在學生時期和工作的時候都常常來日本,有好些個日本朋友,這種現象我幾乎從未看過。每一個在東京的遊客都可以跟你說,幾乎每一台街上跑的車都是日本車,每一個電子產品是日本貨,而每一個廣告也都是主打日本產品。除了流行文化和時尚名牌之外,「進口」這個詞彷彿不存在於日本。
在過去三十年間,日本的確生產了品質和功能都最好的產品,Sony、Panasonic 和 Toyota似乎準備好要稱霸世界。為什麼會有日本人考慮買其他國家的產品?
但是現在,東京滿街都是iPhone。
我在董事會上問了我們美國分公司資深副總裁Ken關於此事的意見。Ken是一個54歲的日本經理人,三十年前被外派到美國。
「日本要沉沒了」他毫不猶豫就回頭低聲跟我說。這句話我之前也從他那邊聽過。「這個現象代表一個轉捩點,日本將失去領導地位,政府和年輕世代都非常令人失望。」
每個有iPhone的人知道它很漂亮。沒有螺絲、沒有轉軸,在燈光下閃閃發亮的外殼, 讓它好像是來自科幻電影裡面的玩意。作業系統好玩又容易上手。老一輩的日本人如Ken,會立刻提醒你說它的硬體沒有任何新的東西。蘋果不是第一家發明智慧手機的公司,不是第一家發明觸控螢幕的公司,不是第一家提供軟體市集給第三方開發者的公司。
「Sony本來有可能,也應該要先打造出iPhone的。」Ken幾乎是滿懷遺憾的說。
或許他是對的。你上次聽到Sony、Panasonic或是Honda打造出造成像蘋果產品是什麼時候?每當Steve Jobs發表新產品時,股票狂飆、佔據全球新聞頭條,全球的蘋果店外面開始出現排隊人潮。
Sony產品裡面, 毫無疑問有超群的技術和高品質,但是使用起來不見得是那麼回事。日本很會在他們的手機或是相機中採用最先進的技術和功能,但是甚少聚焦在蘋果所謂的「使用者經驗」上。問問看現在四十歲或是五十歲的人,他們會說現在科技實在是太複雜了。但是蘋果絕不會這樣。我就見過許多退休年齡的日本人,在東京的電車上玩著他們的iPhone
日本已經處於經濟低潮快二十年了,到處都看得到這種跡象。Sony和Panasonic在家電市場上和來自南韓的三星及LG陷入苦戰。他們也眼見著自家的手機和電腦市場被蘋果吃掉。
Toyota則因為最近的回收事件和瑕疵品問題,讓他們在美國的形象從最受信任品牌往下一路崩盤。日本政府在過去四年換了五個首相,而他們的鄰居南韓和中國則快速侵蝕他們本來領先的高科技領域。
而最糟糕的是,日本人傳統上是重視團隊和妥協的民族,而不是冒險家。根據知名哈佛商學院教授,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 )所說,日本企業甚至通常沒有「策略」。他們的產品在80和90年代稱霸世界,靠的是不斷改進特定產品,直到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好和更便宜。而一但日本像是過去20年那樣卡住,想要跳脫出來,不能夠再靠重複過去一貫的方式,而必須要靠創新、開發新的點子和新的產品,這些都是日本過去歷史上不擅長的。iPhone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本政府太軟弱了,而且一直在爭辯,」Ken繼續說, 「他們沒有像韓國或是中國那樣提供經濟或是政治的援助給國家級企業。日本企業被接管只是時間問題。現在年輕世代是日本第一代成長於國家已經成功了的時代,因此不急著向其他外國人競爭,沒有往外看世界的慾望,只想單純的留在家中,然後每天玩著他們的電腦。」
「美國可能還沒事,如果他們持續研發創新,像蘋果這樣。但如果日本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日本就算玩完了。」Ken下了結論,然後接著掏出了他的手機。
那是一支iPhone 3GS。
他很尷尬的對我笑著說,「相較於其他品牌,這實在是太好玩了。」
我想許多日本人都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