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ungching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1-14 21:14

鉅亨看世界─能源新寵

鉅亨網劉祥航
當這兩個月世人的焦點都鎖定在歐債危機時,他們似乎已經淡忘,美債在 8 月初引爆的黑色星期一,正是全球股市今年由盛轉衰的重要關鍵,而美國經濟,也還看不出有任何明確的好轉跡象,多數人依然憂心忡忡。
不過,美國經濟也並非一無是處,特別是能源的強大潛力,反而成為他們復與的希望,尤其是在頁岩氣(shale gas)開發上的出色成就,技術上領先全球,讓他們躍升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
岩頁天然氣開採技術進步,讓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產國。(圖取自維基百科)
據《商業周刊》報導,雖然目前美國使用的頁岩氣開發技術,在環保上仍存在部分爭議,但它有助減低污染、提高就業,依舊被視為重振美國經濟的重要一環。
■產業起死回生的關鍵
回顧 1998 年,創建在奧克拉荷馬市的天然氣公司 Chesapeake Energy (CHK-US),其股價一度由 2年前的每股 34 美元,重創到僅剩 75 美分,市值跌掉 93%,剩 7200 萬美元,從許多角度來看,這家公司眼見已是奄奄一息。
公司的執行長及共同創建者 Aubrey K. McClendon 幾乎也撐不下去,考慮要將公司賣掉,但有興趣者寥寥可數。狂跌的天然氣價格,讓公司所儲備的天然氣價值,由 21 億美元,變成僅剩 6.61 億美元,公司已由產業的頂端,劇降到谷底。
所幸,他最終沒有把公司賣掉。因為 13 年後,Chesapeake 市值增加了 180 億美元,光是今年,股價就漲了 8%,來到每股 28 美元。公司不斷擴建,今年雇用人數也增加了 30%,到 1.22萬人,還有 700 個工作機會等待召募。McClendon 得意地說:「美國有能力成為天然氣裡的沙烏地阿拉伯。」
對於未來,52 歲的 McClendon 充滿自信。由於頁岩氣開發上的進步,他預測,有助國內工業生產的復甦,轉移全球暖化的問題。他強調:「這是個新的產業復興。」
■資源大量投入
事實上,投身頁岩氣這塊領域的,並不只有 Chesapeake,ConocoPhillips (COP-US) 今年也在天然氣投資大幅加碼,由 2 年前的 5 億美元,增加到 20 億美元,能源巨頭 ExxonMobil (XOM-US) 及 Shell,同樣花了數十億美元,在頁岩氣的計畫。Conoco 的 CEO James J. Mulva 說:「我們很確信,天然氣將占我們投資上的重要部分。」
美國在頁岩氣的潛力,讓Kinder Morgan (KMI-US) 上個月以 211 億美元,收購對手 El Paso Corp. (EP-US) ,而挪威的 Statoil (STO-US) 也出資 44 億美元,買下 Brigham Exploration (BEXP-US) 公司。
由於國內天然氣變得更為便宜及環保,讓許多電子廠不再靠燃燒媒炭,而改使用天然氣的設備,一些能源密集的工廠,像是化工、塑膠及鋼鐵,也收掉海外廠回國生產。 Mulva 說:「我們相信,天然氣有助於增強國內長期的經濟健康情況,也能夠改善能源安全、保護環境,同時,當然也可以創造就業。」
頁岩氣開發的革命性進步,讓一些環保人士都留下深刻印象,即使他們仍存有疑慮。在 2000 年時,頁岩氣的生產仍然是零,但現今已經增加到每天 130 億立方呎,約為全國天然氣供應的 30%,未來還會增加到 50%。也因此,在 2009 年時,美國一舉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
美國岩頁天然氣油井。
美國能源部預估,由於頁岩氣的發展,在過去幾年,共直接或間接創造 20 萬個就業機會,相較於美國現在 9.1% 的失業率,可謂貢獻良多。紐約環境防護基金( 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EDF)主席 Fred Krupp 認為,天然氣比媒炭更為清潔,排放較少的溫室氣體,因此如果能適當正確的使用,有助創造雙贏的局面。
■技術重大突破
地質學家長久以來就知道,在地下深處埋藏著頁岩,富含可以用來發電、讓工廠運作的天然氣。但是,直到最近幾年之前,產業界仍找不到方法,可以開發這些頁岩謀利。直到 2000 年代的初期,美國人將原有兩種技術,即水平井及水力壓裂技術相結合,利用添加化學物質的水,粉碎堅硬的岩石層,提取了頁岩氣,才讓生產技術出現了重大革命。
不過,在 2007 年,當環保人士開始質疑這種裂解技術時,業界卻是不屑一顧,一副「相信我就好」的老大心態,而讓懷疑論者更加無法信任。而業者多年以來,也不願透露在水中所添加的化學物質為何。
在雙方的對立與互罵中,意外地仍有好消息。產業界及環保界都有人願意出面合作,想為這行業共訂準則,確保天然氣的復興能夠安全、具利潤。例如,EDF 正和休士頓的 Southwestern Energy (SWN-US) 合作,要起草相關的法令。
畢竟這也已經是趨勢,據估計,美國還會逐步增加天然氣的使用,目前,美國全國有 45%的電力來自媒炭, 25% 是天然氣,20% 是核能, 7% 的水力及 2% 為風力。太陽能的產量仍少,而現階段的技術,太陽能加上風力,短時間內也難以達到兩位數字的比例。
風力發電雖然清潔,但產量仍不足。
因此,維持電力供應現有的選擇,要嘛就採行現有模式,不然就是用較環保清潔的天然氣,取代燃燒媒炭。前柯林頓政府的參謀長 John Podesta 顯然選擇了後者。他認為,天然氣是 21 世紀經濟能源的重要橋樑,它具效率、可再生,同時低碳。
■企業人士的堅持
就像石油,天然氣也是利用分解深埋在地底數億年的有機物,所產生的碳氫化合物。天然氣結構簡單,在美國有一段複雜的發展歷史,在 1970 年代,由於價格帶來減產及短缺,使得中西部學校及工廠在冬天關閉,也被認為是比較不可靠的資源。直到複雜的妥協折衝之後,到 1990 年代,天然氣的限制減緩,而新科技的應用,也讓它成為媒炭之外的另一個選項。
但是,天然氣的供應仍未有爆炸性的增加,到了 21 世紀,更由於一些天然氣的供應枯竭,許多企業、民間及能源密集的工廠,再次放棄對天然氣的使用。
要不是出現了頑固的德州人 George P. Mitchell,這樣的趨勢或許還會持續下去。Mitchell 在 1930 年代後期,原本在德州農工大學工作,二次大戰後,他進入休士頓的石油與天然氣產業,在 80 年代,他開始思考,希望能由更深的地底,獲得非傳統的天然氣。
頁岩是真正產生天然氣的地方,業界稱為「廚房」,蘊藏豐富的天然氣。Mitchell 的理念是,「為何不直接去廚房開採?」因此,他探索位於達拉斯與 Fort Worth 的 Barnett 頁岩,希望開採出更多天然氣,而被當時的同業嘲笑。
現年 92 歲的 Mitchell 表示,天然氣的開採當時已經變得很少,他必須找出蘊藏更多的地方。他堅持並投資自己的這種理念,用 40 年代後期所誕生的水力壓裂法,用大量的水產生高壓,提取出頁岩中的天然氣。
在 2002 年,於這行待了 60 年後,Mitchell 決定結清求現,資本相對雄厚的 Devon Energy (DVN-US) 以 35 億美元,將他的公司收購。Devon 改良技術,帶進水平的鑽孔方式,讓鑽井不再只是縱向獲取天然氣,也能朝橫向進展,讓鑽井平台能生產更多天然氣。
競爭者也開始注意到這個趨勢,湧入德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以及奧克拉荷馬,進行多方面的天然氣開採,最東甚至進展到西紐約州附近的 Marcellus Shale。業界之外,雖然少有人注意,但大規模的天然氣開採,已經在進行。
■近幾年邁入高峰
回過頭看 Aubrey McClendon,他在 90 年代末差點賣掉 Chesapeake 之後,決定將公司的未來押寶在頁岩氣。雖然 2008 年的金融危機,讓他損失了許多個人資產,不過他成功地贏回來,現在,Chesapeake 是美國最活躍的頁岩氣生產者,運作中的氣井達 177 個,也成為全國第 2 大天然氣生產商,僅次於 ExxonMobil。
傳統天然氣發電設施。
McClendon 原本就出身奧克拉荷馬市的石油家族,探戡存在他的 DNA 裡。2003 年,他開始了「搶地計畫」,高額舉債租賃 Barnett 地區。 2005 年,他們在北路易斯安那及東德州 Haynesville,發現了大量頁岩。同樣在 2005 年,他花了 22 億美元,成為 Appalachia 第二大的天然氣生產商。並且靠著建立各類土地紀錄的資料庫,成功擊退許多競爭對手,讓他保有現在的地位。
2008 年中天然氣價格漲升,讓 McClendon 看來就像個天才,但幾個月後,受金融海嘯衝擊,McClendon 似乎不是那麼聰明了,能源價格狂瀉,也衝擊 Chesapeake 股價,由 7 月的每股 69 美元,暴跌到 12 月的 11 美元。McClendon 被迫變賣個人財產,買下更多公司股票。但走出谷底之後,他的身價很快又回來了。
如同能源景氣的起起落落,McClendon 也難免遭到挫折,不過他有一群忠誠的董事會成員。在 2009 年,Chesapeake 董事會決定給這位 CEO 1 億美元的各式報酬,還幫他出資 1200 萬美元,買下一幅他擁有的 19 世紀地圖。
為何公司這麼慷慨?McClendon 認為,這是他在 2008 年努力的回報。至於地圖,他表示,一直以來,他都是花自己口袋的錢來裝修公司的大廳,也該讓公司做一次整體的支付。Chesapeake 並未承認此舉有任何不當,不過,在 11 月 1 日,McClendon 拿出 1200 萬美元加上利息,廢止了地圖的交易。如今,他不但自身的資產估價超過 10 億美元,還擁有 NBA 奧克拉荷馬雷霆隊 19.2% 的股份。
McClendon 得意地指出,燃燒天然氣只產生燃媒一半的二氧化碳。不過,他這種說法,並沒有讓他免於遭受抗議者的指責,抗議者希望停止使用水力壓裂法。McClendon 認為,環保人士該對他更為友善,因為天然氣是比石油更好的能源選項。
■環保爭議未解
美國路易斯安那、奧克拉荷馬及德州的居民,習慣於石油於天然氣的發展,基本上歡迎頁岩氣的這股風潮,以及它所帶來的就業、土地特許租金及稅收的增加;但在紐約及賓州,反應則較為複雜。美國東北的居民,許多人反對由此而來的大貨車、鑽井及廢水池。更多的關注,放在鑽井所帶來對飲水的影響,部分居民抱怨,隨著天然氣開採的進行,水質開始變差,小孩也開始生病。
抗議人士質疑,在裂解時將水加入化學物質,可能造成飲水含苯、甲醇及其他有害物質,帶來污染。2008 年時,《商業周刊》也報導,有非營利組織調查,在 7 州接近天然氣生產地方的水源均出現污染。2010 年,紐約也停止裂解天然氣的開發許可,以讓環保人士有時間研究,確定是否有污染情況。
雖然遭到類似指控,不過 Chesapeake 及其他能源生產商均否認污染。一方面,裂解的過程,通常在飲用水下方 1 英哩或更深的地方進行,中間有許多堅硬的石頭隔絕。另一方面,這類裂解的技術,早自 1948 年就開始,並沒有出現散布污染的問題。生產商也強調,美國環境保護署 2004 年的研究,也支持他們的觀點。
不過,當環保人士因此要求業界公開在裂解過程中,在水裡加進的化學物質,業界卻說,這是商業機密,不會公開。
設計這套作業方式的公司,像 Halliburton (HAL-US),均強調作業方式安全,不過因為未公開,仍導致來自紐約及賓州的抗議浪潮,並拍成紀錄片《Gasland》。這部片在 2010 年 1 月的聖丹斯電影節播出,之後也在 HBO 播放,並獲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影片中,他們指出,在天然氣鑽井附近的水竟可以燃燒,抱怨水質遭到污染。
《Gasland》確實點出一些問題,但也誇大了頁岩氣的危險性。他們認為,天然氣生產過程中,帶來水源的污染,但相對地, 麻省理工 (MIT) 的 1 份研究主張,在 2005-09 年發現的約 20 例污染案例,是來自油井建立的過程,而不是裂解過程。為此,賓州及部分州都加強了氣井建立時應達到的標準。
事實上,片中所述的水會燃燒的現象,的確存在部分區域,那是因為有甲烷滲出進入飲水。問題是,不管氣井是否在附近,都會出現這種情況,而困難就在,你很難追蹤甲烷的來源,很多沒有工業活動的地方也是如此。此外,水中含甲烷並不具毒性,它很快地就會蒸發掉。
今年 8 月,《Gasland》導演 Josh Fox 伴隨一名女子,出席紐約州議會的聽證會。這位名叫 Natalie Brant 的女子指出,她家住在水牛城南部,在紐約州暫停天然氣裂解之前,她的 8 個孩子中,有多人出現頭痛、流鼻血現象,她認為和附近的天然氣井有關,更擔心因此得到癌症等疾病。紐約州環保官員則說,這裡的甲醇是自然形成的,在氣井開?前,就已經有這種現象。
全球頁岩氣預估含量。
McClendon 強調,類似的指控雖然引人注目,卻缺乏有力的證據。不過,他也在 9 月時的演講中承認,確有部分天然氣外油的案例,其中之一,是他們污染了 Bradford 郡的飲水,Chesapeake 因此挨罰 90 萬美元。不過,他也強調,這和水力壓裂無關,而是密封出現問題。他表示,他們和賓州環保部門密切合作,強化及更新密封系統,防堵天然氣外洩問題再次出現。
■資訊逐漸公開
不過,天然氣產業確實做了些讓步,公開了部分添加的化學物質,雖然沒有全部公開,但至少開始了這個過程。在產業人士贊助的網站 www.fracfocus.org 上,各公司可以自願地提報他們所加入的化學物質。阿肯色州、德州及其他生產天然氣的州,也都頒布法令,要求使用裂解的生產商,必須披露這些資訊。
由 fracfocus.org,你會發現他們所添加的物質,有許多的確是我們不願在飲水見到的,像是鹽酸、甲醇、戊二?以及乙二醇。基本上,裂解用的液體,98%-99.5%的成份是水和砂,其他的部分則是這些添加劑。當這些要通過水源區時,它們應該至少要用兩層的鋼管及兩層的水泥所覆蓋,以確保不外漏。外漏的情況也非常罕見。
據 MIT2011 年的研究,全美在 2005-09 年,約出現 50 多件油井污染的意外事故。為此,美國能源部成立了 7 人的委員會,以降低天然氣鑽井的風險,其中包括 EDF 的Krupp,委員會主席則是柯林頓時期曾任中情局局長的 John M. Deutch。
雖然有 Krupp 的加入,但是環保人士質疑,這個 7 人小組淪為產業界的橡皮圖章。他們特別指出,Deutch 雖然任職 MIT 的教授,但也是德州天然氣公司 Cheniere Energy (LNG-US) 的董事,還任職過大型油井包商 Schlumberger (SLB-US)。連 Krupp 也和天然氣產業關係深厚,他領導一個非營利組織,主張用市場力量來保護環境,他也不顧部分強硬派環保人士反對,和產業界合作。
不過,Krupp 依舊發揮其影響力,委員會在 8 月提交美國能源部的報告中,要求應強制產業公布裂解用的成份,並在油井的空污方面訂定較嚴格的標準,還有要在甲烷外洩及溫室的影響上,做更深入研究。委員會也向政府解釋,應更嚴密監管廢水處理的必要。
報告中並未提及,是否該給環境保護署在管控鑽井上更大的權力。目前是相關的產業是由各州管理單位負責。一些環保人士憤怒指出,2005 年訂定的《安全飲水法》,明確排除水力壓裂的管理,主要就是受油氣產業遊說的結果。而目前議會掌權的共和黨人,原本就最反對監管,因此想修法的機會微乎其微。
■規章正在起草
不過這方面的辯論也已無濟於事,反而會轉移焦點,忽略對天然氣產業違反空污法及飲水法採取行動。因此,較實際的做法,反而是利用這份能源局的報告,讓州政府嚴厲限制廠方。
一些聰明的產業高層,應該接受較嚴厲的標準,藉以緩解環保人士的焦慮。在 2010 年 1 月,一位這麼做的企業領導人,就是 Southwestern Energy 的執行副總裁 Mark K. Boling。他打電話給 EDF 的天然氣專家 Scott Anderson,並在訪談中說,公開裂解的成份,不會造成廠商利益受損。他認為,如果單單只講,這種裂解法用了 60 年沒有出問題,因此安全,這是不夠的。廠商最好的做法,是去教育大眾,並接受更好的控管。
這通電話,開啟了企業與環保的溝通,也因此,已開始起草一些監控天然氣運作的規章。Anderson 表示,這些規章的目標,並不在找出各州通用的標準,而是讓負責任的廠商與負責任的環保組織,相互找出最可行的做法。10 多家廠商都參與了這些行動。
包括像紐約州,對天然氣裂解方法仍存憂慮,正起草更嚴厲的監管方法。接近公共飲水供應 2000 呎範圍及 18 個主要含水層 500 呎之內,都禁止開採天然氣。儘管如此嚴格,全州還是有 80% 頁岩氣可供開採,提高約 1.3 萬個工作機會。
不過最重要的著眼,仍是減少燃燒媒炭獲得能源,也就是 EDF 的 Krupp 口中,最糟的能源選項。Krupp 表示,風力和太陽能最值得倡導,但是要大規模的使用,最佳的方式仍然是結合天然氣,以確保在無風及陰天情況下,依然能源使用無虞。
■未來潛力無窮
整體來說,開採頁岩氣最大的好處在於,它能提供更便宜的能源,同時也比燃燒媒炭更減低碳的排放。但是比起一般的天然氣,水力壓裂的方法,存在更多環保爭議,也讓歐洲許多小型開採因此喊停,成為目前發展上的隱憂。
由於頁岩氣的總儲量分散全球各地,包括中國、阿根廷、墨西哥和北歐,儲量都相當豐富,中國更打算加強頁岩氣開採,提升能源的產量。如果風力、太陽能等潔淨能源,因為產量有限,無法造成巨大的改變,頁岩氣的發展潛力,恐怕會為全球的能源發展,帶來更為全面而重大的影響。(文:劉祥航)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