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24 06:05
「核三重啟公投雖敗猶榮」 童子賢:台灣多山應效法瑞士「核綠共存」
2025/08/23 22:57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表示,雖然核三重啟公投未能通過,但由於同意票遠超過不同意票,仍然雖敗猶榮,童子賢再次強調核能對於台灣能源安全與永續發展的重要性,重申台灣土地資源有限,不可能大規模複製德國、澳洲或加拿大的綠能模式,應該參考瑞士的案例,走向「核能與綠能共存」的務實路線。
童子賢指出,每一度「不排碳」又「經濟實惠」的電力,對台灣而言都十分珍貴。核能除了具有低碳特性,在價格上也具備優勢,核二、核三每度電成本不到1.5元。更重要的是,核能所需土地極少,不會與農業用地或森林資源產生衝突。
童進一步解釋,目前台灣核電廠多鄰近海邊,若進一步擴充,也無須額外開發農田或山坡地,對糧食安全與生態保育不構成威脅;相較於大規模設置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機組,核能的土地效率極高,這是台灣能源布局不可忽視的優勢。
綠能找地 台灣難複製德國模式
他指出,許多人推崇德國大力發展風能、光電的模式,但台灣與德國條件截然不同。德國面積達35萬平方公里,雖然僅有台灣十倍大,卻有超過八成為平地,適合發展陸域風電與太陽能。然而,台灣山地比例高達七至八成,缺乏大面積平原,難以複製德國的能源模式,更無法與澳洲、加拿大這類土地廣袤的國家相比。
童子賢認為,台灣的地理條件更接近瑞士。瑞士與台灣面積相近,同樣以山地為主,但瑞士卻在2024年達成30.6%核能與水力發電搭配的低碳結構,2025上半年甚至進一步提升,核能占比達45%,水力佔44%,再加上少量太陽能與生質燃料,整體電力結構實現了100% 不排碳。台灣應該效法瑞士,發展「核綠共存」的策略,而非單純依賴綠能。
呼應黃仁勳 核能是AI產業的關鍵後盾
談及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對核電的看法,童子賢直言「贊成黃仁勳的談話」。他指出,AI、晶片製造、電動車產業發展,都需要龐大電力支撐,能源供應必須具備穩定性與多元性,核電正是重要一環。
童子賢同時提醒,黃仁勳雖然點名核能「是非常棒的選擇」,但也強調太陽能、風電同樣重要,這與美國總統川普將綠能斥為「世紀騙局」的說法大相逕庭。童子賢認為,這種「核能+綠能」的組合,正好能夠契合台灣適合且應走的路線。
童子賢強調,核三延役公投失敗,不代表能源方向錯誤,呼籲外界理性看待,「核能對台灣而言,依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 AI、電動車、晶片製造等高耗能產業持續壯大,台灣更需要務實的能源規劃,而核能正是其中最穩定可靠的基礎。
童子賢認為,「我們要支持核能,也要支持綠能,讓它們互補共存。這樣的台灣能源規劃,才符合國家利益與產業發展需求。」
看好龔明鑫接經長 替郭智輝抱屈
除了能源議題,童子賢也談到經濟部長的人事更迭。他表示,非常看好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接任經濟部長。龔明鑫曾任經濟部次長、政務委員與國發會主委,長期關注產業發展,熟悉行政與立法運作,專業與能力獲得產業界高度肯定。同時,童子賢也替現任經濟部長郭智輝抱屈,稱其雖然來自企業界,對政治與媒體互動的分寸不若政壇老手,但在任內認真投入、全力奉獻。
舉例來說,郭曾自掏腰包於假日舉辦小型餐會,邀請美國在台協會(AIT)高層與產業界代表討論台美貿易事宜,卻被部分人刻意放話,批評為「公私不分」,童說,「如果用公家預算,就會被指責浪費公帑;若用私人支出,又被說公私不分,這樣不就是叫他什麼事都別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