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dspeed 發達公司襄理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8-03 11:22
別樂觀太早!
〈分析〉別樂觀太早!失業 + 信貸泡沫 + 地區危機 削弱全球復甦
看似觸底反彈,房價也開始穩步回升,消費者紛紛重新踏出家門採買,銀行家、政治人物以及企業主終於不為響起的手機而感到心驚肉跳,連華爾街的超級空頭派大師 Nouriel Roubini都開始猜測「底部來臨」。這麼說,經濟好像真的要復甦回暖了?
其實,並不盡然。
英國《The Observer》財經編輯 Heather Stewart 和 Larry Elliott 在近日文章中指出,這場蔓延近兩年、嚴重程度直逼 1930 年代大蕭條的經濟危機,可能還沒真正過去。
上個星期五,英國公佈第 2季經濟成長數據,僅僅 0.8% ,遜於預期,也給樂觀猜測企業獲利增加的市場人士一盆兜頭冷水。但在歐美紛紛降息至紀錄新低、各國政府大力注資刺激經濟的情況下,許多專家仍暫時看好經濟會溫和復甦,就從今年秋天開始。
然而,根據過去經驗,秋天畢竟不是春暖花開,秋天反而是最蕭瑟的時節。
全球經濟從 2007 年秋天起開始一連串倒骨牌效應, 2007 年 9 月英國 Northern Rock Bank(北岩銀行)發生危機,至 2008 年 2月終於被英國收歸國有;隨後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 Bear Stearns (貝爾斯登)也遭 J. P. Morgan Chase(JPM-US;摩根大通)以 2.36 美元收購;2008 年 9 月 15 日,另一家投行 Lehman Brothers 更驚傳倒閉─這是經濟危機的轉捩點。
2008 年春天,當貝爾斯登消失在市場上時,投資人互相告慰「最糟告的已經結束」,經濟學家充斥著「脫鉤」(decoupling)的期待─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如中國)可在危機中逃過一劫,不隨歐美已開發國家同步墜入經濟衰退的谷底。但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 9 月 Lehman Brothers倒閉,信貸危機延燒出經濟危機,幾乎把全球金融體系摧毀。
Standard Bank 的 G10 策略分析師 Steve Barrow 直言:「如果回顧去年此時,正是油價和美元崩潰的開端,一切的確緊隨 Lehman Brothers事件而爆發,但敗跡早就已經露出端倪了。」
2009 年 8 月已經近在眼前,雖然樂觀者準備好迎接經濟回暖的和風,但悲觀者卻看到處處危機四伏。
RBC Capital Markets 全球策略分析師 Russell Jones表示,「現在許多方面仍然很脆弱,例如金融業發行的證券、公部門舉債狀況,這個情況不只存在於英國;另外,各國央行和政府又迫不及待想收回流動性,將援助政策撤離市場。」
首先,目前金融市場的樂觀可能為時過早,一如先前沒有人預期這場世紀經濟衰退的爆發,投資者現在持續殷切熱情,不表示經濟衰退隨後就會順利復甦。
美國企業陸續公布第 2季財報,其中最受矚目的包括全球最大晶片龍頭 Intel (INTC-US;英特爾)和銀行巨擘 Goldman Sachs Group (GS-US;高盛集團),兩大企業皆有格外亮眼的獲利表現─Intel 營收季成長 12%,獲利年增 25%,超乎市場預期;Goldman Sachs 第 2季營收達 137.6億美元、淨利達 34.4 億美元,讓市場一片歡慶,股價也跟著扶搖向上。
但是 GFC Economics 分析師 Graham Turner 表示,許多企業之所以還有獲利,只是因為削減成本的關係。
這個舉動儘管為個別企業的財報添色,但如果產業持續為了縮減開支而凍結人事、降低工時,薪資就無法整體性提升,消費者也很難恢復消費,需求就始終低迷不振。
Graham Turner 指出:「股市對企業削減員工成本的反應相當正面。但現在的問題是,聯準會該做的都做了,如果公司一直減薪裁員,情況將進入經濟學家凱因斯所說的危機:私人消費難以提振。」
但美國失業數據還徘徊在相當高的水準,上周總共有 55 萬餘人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企業裁員的狀況將左右經濟走勢─是即刻復甦,或是再度陷入放緩。儘管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 8000 億美元救市計劃,但零售銷售還是二度轉弱。
分析師 Steve Barrow 坦言,企業漂亮的財報背後,掩藏更深刻的問題。「一切脫不開削減成本和裁員減薪,實質成長並未真正改善。」如果仔細檢視經濟數據,那些被當作經濟復甦證據的數據,只不過略優於年初最嚴峻的谷底罷了。
另一位 Russell Jones認為,美國某些州的財務吃緊可能會是下一個問題:加州政府已經開始發 IOUs 政府債據,因為沒有現金可以支付日常開支了,佛羅里達州和紐約州也陷入財政困窘。如果有一個州政府違約,股市氣氛肯定因此丕變而出現拋售壓力。
聯邦政府高層肯定會出手協助,但就算聯邦官員提出紓困金來救火,也只是宣告聯邦政府必須背負更多債務。因此他說:「我認為市場現在對此警覺,然而儘管只發生一場普通的違約,也可能延燒出整片大火。」
不僅如此,有人預言下一場通膨泡沫即將引爆。美國聯準會前主席 Alan Greenspan 治療 2000 年網路泡沫化的方法就是創造美國房市的另一個泡沫,因此許多分析師擔憂,去年多國政府主導刺激經濟的緊急方案,正催生出大問題。
而且,這樣的憂慮現在對準中國:中國將變成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儘管經濟放緩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太嚴重,但過去短短半年內中國銀行信貸就大增 GDP的 25% 之多。
Russell Jones 指出:「中國政府之前慌張的放鬆貨幣供應,並要求金融機構放寬信貸,也就是靠吹起投機泡沫來解決問題,這顯然是不穩定的來源。」
Monument Securities 經濟學家 Stephen Lewis表示,他擔心現在風行的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無法壓制債市泡沫。
由於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壓低長期利率─連帶降低私人與企業的融資成本,被視為相當有效的策略,但人為壓制債券殖利率的風險,就是中央銀行必須緊盯適當時機抽離這像政策;但美國聯準會和英格蘭銀行主管都沒有經過 1930 年代的洗禮,很難抓準調整時機。
看似小而不重要的事件可能引爆大危機,冰島就親身展示了,一個小經濟體如何引爆全球大範圍的混亂和恐慌,而新興市場(特別是東歐)目前還充滿隱藏炸彈:拉脫維亞現在靠國際貨幣基金的貸款穩定本國貨幣,上周談判不順時即爆發恐慌,一旦拉脫維亞援助方案瓦解,東歐其他地區恐怕爆發骨牌效應。
地中海北部也相當脆弱,西班牙的房市崩潰不亞於英美的房市危機,義大利製造業因需求暴跌及競爭力慢性下降而蕭條,希臘的經濟問題已經引發社會混亂,即將加入歐盟的準會員國土耳其也逃不了經濟萎縮。
看來欠缺足夠的時間拆解散落全球各地的未爆彈,各國官員只能眼睜睜看著流行病跨越國界,民間與企業信心仍未強健,失業率依然高漲,危機爆發的人事成本將造成沉重負擔,英國專家估計,若經濟轉趨向下,經濟衰退可能會再拖長兩年,至少增添 600億英鎊的負擔。
悲觀者的論調不見得完全正確,但若忽視危機的早期訊號,恐將累積更多隱憂。
「如果到 9月之前還拿不出任何辦法,我擔心明年會更慘。」Graham Turner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