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8-10 09:25
"莫愁前路無知己,交友當學蘇東坡"--5
"莫愁前路無知己,交友當學蘇東坡"--5
蘇東坡是好吃好飲的人,近墨者黑,他的朋友,許多也是好吃的甚至包括不忌酒肉的和尚。
有一回蘇東坡去探訪朋友佛印,一進門,魚香酒濃,就知和尚藏著吃的了,但又不見在哪,屋裡只有一個大磬。
於是蘇東坡出了個上聯給佛印:「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想,這很簡單呀,沒多想,就順口對出:「積善人家慶有餘」。
東坡笑道:「既然磬(慶)裡有魚(餘),那還不趕緊拿出來?」
佛印才知道這是計,於是兩個人佛祖蓮花下,吃著大魚,喝著美酒,暢聊一番。
兩人實實在在是天造地設的酒肉之友,他們日常的相處模式是這樣的。
佛印本來是個喜歡佛教的書生,有次京師和尚設道場剃度,蘇東坡騙他說:「你不是喜歡佛教嗎?為什麼不假裝侍者進去看看呢?」
後來人家見佛印氣宇不俗,就幫他剃度了。
出來後,蘇東坡笑個不停:「人家都說,『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還有『時聞啄木鳥,疑是扣門僧』,你看,都是用僧對鳥,老兄,你今天怎麼就非要當個鳥呢?」
佛印不爽,懟了回去:「我現在不就正對著你嗎?僧對鳥也。」
「鳥」是宋朝的綠林好漢常說的粗俗話。可如東坡佛印這樣的文士,卻也不拘小節,流露本性真情。
反正是一起喝酒吃肉吹牛的好朋友,流露本性又如何,不顧形象又如何。
朋友,自然是見過你最醜的樣子的人。
食色,是本性;嬉笑怒罵,也是本性。
人生無需刻意,交友更是如此,一切憑心,真性情的友誼,總能讓人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