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健康快樂   發佈於 2024-01-22 06:51

逾半失智長者 合併憂鬱、妄想

2024-01-22 01:50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失智症
眾多早期失智患者合併憂鬱、妄想、幻想等精神行為症狀,絕大部分養護機構拒絕收置,造成家人沉重負擔。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百分之七點九九,患者人數逾卅二萬,醫學研究指出其中五至九成患者合併憂鬱、妄想、幻想等精神行為症狀(BPSD),但大部分養護機構拒收失智合併BPSD個案,家人長期照護心力交瘁;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期盼政府擬定配套措施協助病患及家屬。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也表示,早期發現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愈來愈多,目前每年新增二萬名失智症個案,約六成是五、六十歲,大部分有BPSD,他們平均可存活十五年以上,政府應積極規畫更具彈性、全面措施,讓患者得到更好照顧及協助,減輕家屬負擔。

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說,已規畫於今年上半年推出「權責型失智據點」試辦計畫,希望各縣市設有神經內科、精神科的地區醫院多布建據點提供醫療及照顧。

吳希文表示,目前經費預算、納入患者人數仍在研議,正與醫院、相關專業團體討論擬定指引,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告試辦計畫,醫院可提出申請,補助經費將來自長照基金。

七十多歲張姓男子因中風引發血管型失智症出現懷疑、妄想等BPSD症狀,日前太太重病住進加護病房,他卻跑到護理站大罵「太太不知檢點在外面養男人。」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特約醫師王培寧也收治過七十多歲失智長者被偷妄想嚴重,只要發現自己東西不見了就懷疑旁人偷竊,亂發脾氣、心情煩躁,常與家人爭執,全家烏煙瘴氣。

失智症患者合併BPSD會出現包括憂鬱、表情呆僵、焦慮等情感症狀,或有幻覺、被害妄想、被偷幻想等精神症狀,甚至出現漫遊、迷路、睡眠障礙、謾罵、攻擊行為等行為症狀,這類個案症狀大都發生在失智症早期,照顧困難。

「照顧失智合併BPSD個案,需專業團隊介入。」徐文俊對長照司規畫「權責型失智據點」表示樂見其成,但是,希望衛福部能夠清楚說明準備投入多少專業人力、物力;另外,大部分地區醫院神經內科、精神科醫師人數不多,且是否擁有足夠空間、足夠照護人力,這些都需要一併考量,最重要的是哪種BPSD患者才能進入「權責型失智據點」。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特約醫師、一森診所記憶健腦中心總監王培寧說,失智患者出現BPSD,家屬往往不知如何應對、安撫,長照司設置「權責型失智據點」,應可給予家屬更多喘息空間;另希望開立相關指導課程,以減輕照顧負擔。
失智症患者長照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