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4-01-01 07:57
早年的回憶那些年,這些事--3
早年的回憶那些年,這些事--3
手錶是貴重物品,有些人遇到考試得向家人借錶看時間,我繼承父親的瑞士製伊波路手錶(Ernest Borel),一直戴到大學,纔換了精工舍(Seiko)新錶。 在瓦斯爐沒出現前,生火作炊用煤球爐,從香港來台灣時,家人帶來一個煤油爐,我賺零用錢的方式是到鎮上幫媽媽提整桶的煤油。家裡的電器祇有一台德國製的Grundig真空管收音機,高中畢業時添了一台「將軍牌」黑白電視機,以前這兩種電器都要申請使用執照,在老三台的時期,每在颱風過後,必須調整屋頂上的天線,纔有清楚的收視畫面。
在烘焙業缺乏創新的年代,麵包的選項不多,奶油和肉鬆麵包不宜保留到隔日。1962年,退伍軍官劉哲基在台中創造了不含蘋果的「蘋果麵包」,因達到國際標準,開始供應駐台美軍食用。1967年,「名立食品」推出第一種叫做「生力麵」的泡麵,風靡全省;1971年,「統一企業」不落人後,開始販售附有肉燥包的泡麵,與「名立」、「維力」、「味味」等合稱為速食麵的四大天王,這是食品界的一次革命。
有關洗滌劑的歷史,以前家庭洗衣是用「南僑」或「象頭」肥皂,粉末狀的「天鵝牌」非肥皂帶來了方便,也引導了後來改良的「白蘭」和「雪泡」洗衣粉。
彼時洗頭髮不是使用「脫普」,就是用「耐斯」洗髮粉;1972年,美國可麗柔公司(Carirol)輸入「綠野香波」洗髮精,它特有的青草芳香,大受女性歡迎。在英國「麗仕」(Lux)香皂尚未進口前,「蜂王黑砂糖」和「四合一」香皂在國內已是一流的品牌。
有些早年創始於上海,來台設廠的老牌子商品歷久不衰,「明星花露水」(1929)仍然是理髮店熱毛巾的香料,「百雀羚」(1931)不輸給德國的藍罐「妮維雅」(Nevia),都是大眾化的護膚面霜。「黑人牙膏」(Darkie)從小用它刷到大,也是來自上海(1933),早期的商標是一個臉黑齒白的黑人,1990年因涉及種族歧視,廣告遭到抗議,英文名稱改為Darlie,商標名稱還是「黑人牙膏」,但臉孔變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