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公司副理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09-05-15 14:31

除了賺錢之外──企業家的心靈

除了賺錢之外──企業家的心靈
擺盪在景氣、不景氣;成功、不成功;賺錢、不賺錢之間,許多企業人選擇修心、助人、內省,得到面對大環境的終極心靈力量。
【文/吳迎春】
六月初,全球最受尊敬的藝術盛會──威尼斯雙年展將上場。台灣藝術家們為了選誰入「台灣館」,已經吵得震天價響。
淡水緣道觀音廟傳佛的李善單,卻在雙年展主策展人奧力瓦邀請下,靜悄輕鬆地有了「個人館」的空間。
○六年才開始畫油畫,去年就拿下全球四十個國際美術獎,下午剛從北京藝術博覽會飛回台灣的李善單,解釋自己連連獲獎的原因:「一個藝術家要得獎,要有財力、有人力、有創意、當然還要有運氣。」
不論畫好不好、有沒有運氣,李善單的財力、人力讓人驚豔。
他創辦的香華天直銷公司,銷售他配製的保養品、他設計的皮件、珠寶,在敦化北路金融圈街角的店面,地板、牆壁都是「用皮包起來的」。銷售業績,網路新聞指出一天曾高達四千萬元台幣。而他得獎的畫,也在二○○八年香港的春拍會上,賣出台灣當代藝術家拍賣最高價紀錄(二千三百萬台幣)。
他說的人力─支持他的弟子,更是大有來頭:台積電法務處處長方淑華、前瑞銀證券總經理於貽勳、高蓋茨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清筠、陽明大學藥理學教授何禮剛、工研醋董事許金春……,彷彿一張台灣企業菁英譜。
靠著這些顯赫學佛弟子撰寫的推薦函、義助,李善單的畫一幅幅被用流利的英語、法語、日語,推介給歐、美、日、澳一流的收藏家、拍賣者。
我以前超不快樂的
這些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企業界菁英,為何折服於李善單?
曾在台灣股市呼風喚雨的名嘴、代表「外資」殺進殺出的前瑞銀證券總經理於貽勳,說出企業界心靈的需求。
「我努力了那麼多年,或許賺了一點錢、賺了一點名聲,卻遠不及跟老師在一起短短幾天相處,遠超過我在外商公司拚死拚活十年所獲得的,」現在轉戰畫廊經營的於貽勳說,他跟隨「導師」學佛後,變得比以前快樂很多。「我以前超不快樂的,看起來很快樂,但誠實面對時你自己曉得。」
為什麼不快樂?
「譬如今天公司打電話來,一定都是棘手的事情。你以前的反應,一定就是希望趕緊把它『幹掉』,不要再來煩我了。你位置坐得愈高,這種機會愈多。因為,如果事情不麻煩,一定不會到你這裡來。如果你從早到晚,都是在那邊:Shit!然後把它幹掉、Shit!把它幹掉,就很粗暴,」於貽勳說,「現在不一樣,我很感恩有這個機會,讓我的智慧可以磨練得更好一點。」
心靈的操練,除了對處理逆境有幫助,面對順境,於貽勳也有了跟以往不同的看法。
「若是部屬打電話來說:老闆,今天我們接到個兩千萬美元的大訂單,我反而覺得還OK啦,不會覺得要特別興奮。這跟以前的差別太大,以前的心情是忽上忽下,我今天業績兩百億,晚上就準備去party了;今天挫傷兩千萬,心情又盪到谷底。一下子很高興、一下子很氣,每天就一直不斷地來來去去,這樣的日子很難過。」
逐波而起、隨波而降;擺盪在景氣、不景氣;成功、不成功;賺錢、不賺錢之間的企業人,面對非己力能控的大環境,除了無奈,還能有什麼因應?跟了師傅、學了佛的於貽勳,也有體會:「我們常覺得人是不能改變命運的,但我覺得我的命運在學佛後改變了。你會比較你的今天,和以前,光是長相就會差很多。你那種快樂的程度是差太多了。我以前有那麼輝煌的歷史,今天回頭看看,那真的是蠻好笑的。」
修練、保守心靈之外,也有企業家用做事,來追求心靈的滿足。
四月中,台大會計系的氣氛很歡樂。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管理學院院長樸庫爾,來接六月將畢業的十二位台大應屆畢業生,到德州去念碩士,並將在一年後考到美國會計師執照。學成返台後,將直接進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任職五年。
對愁苦自己未來出路的台灣大學生來說,這真是值得歡樂的事;對憂慮大學生不願出國留學,留學貸款沒人用的教育部來說,這也是值得慶賀之事。
因為,十二個拿安永獎學金出國的學生,突然帶動台大會計系一股出國風潮,今年畢業生出國留學人數,從○三年的三人,暴增到二十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王金來高興地指出,今年台大會計系有三分之一的畢業生會出國留學了。「以前不談國際化,台灣一大堆學生要出國留學,現在呼籲國際化,本土學生卻不願意出國,那我們是等在這邊讓人家管嗎?」
面對本土會計公司,紛紛被迫變身為全球品牌事務所分公司的台灣會計業,王金來憂心台灣人才的出路。「以前我們的人,都做到大中華區的總裁,今天還有幾個大中華區的總裁是台灣人?國際化反而人才不出國,那就等著讓人家管嘛?如果你有國際化能力,未來才會有能力跟人家短兵相接。」
我們只能等著被人家管嗎?
從小在彰化鹿港,幫收廢鐵的爸爸搬廢鐵,幫水果攤販媽媽躲警察的王金來,沒有機會、條件出國念碩士。今天,卻可以用英文在授獎典禮上演講,王金來認為自己一路走來太辛苦。
他第一次被迫用英文演講,是一九八八年在加拿大,整場經驗,只能用驚嚇來形容,「我當時的感覺就像是一下子跌到地獄去,再爬回來。要下功夫去爬,對我來講這是急速性的鍛鍊,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爬回來的,現在我希望有計劃地培養國際化人才,」他說。
因為,王金來認為,他個人「努力向上爬」的成長,對社會、組織來講是種浪費。「為什麼每個人都要用這種嘗試錯誤的學習方式?我們安排一種學習模式,讓他們可以更省時間、有效率地學習。其他時間再對企業、組織作貢獻,」他認為他個人過去的成長,跟今天有不同的時空背景,「今天台灣已經不一樣了,企業界應該提供更成熟、先進國家裡彼此支援的學習資源。」
看到自己可以送三十個台灣孩子出國,培養國際化的基本能力,王金來「非常非常高興,因為看到自己的夢想實現了。」他的心靈,因為幫助別人實現夢想,而得到特別的滿足。
新流感盛行、全球經濟進入新一波的高度不確定,也為已經低迷的景氣,蒙上雪上加霜的寒氣。看來,今年企業要賺錢,比去年更難。
然而,賺錢是企業的天職,不賺錢的企業,還有什麼存在價值?不賺錢的企業家,又有什麼資格快樂?
那就要看企業成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被譽為松下幸之助之後,日本新一代管理之神的京都陶瓷總裁稻盛和夫,在《天下雜誌》六月將出版的新書《高收益企業》中,說起自己剛創京瓷時,以為是大展身手、實現夢想的好機會,卻發現,員工對公司的期待,只是希望「公司保障他們的生活而已。」
「有好長時間我深為此所苦,這讓我重新思考『成立公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最後,我了解經營公司,不在於實現自己身為一個工程師的夢想,而是要保障員工及其家人的生活,」稻盛和夫說,想通後,他對員工偷懶,也可以特別不客氣地批評:「我們公司是為了全體員工的幸福,所以每個人都必須拚命工作。」
「要讓一個人甘願全心付出,一定要有『大義』,乃是為了整個世界,所有人群的公眾利益,而非個人的小利,」寫過《人為什麼活著》一書的稻盛,指出企業家面對困境抉擇、面對社會質疑時的終極心靈力量。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