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4-16 21:52
五十三、法句譬喻經——奉持品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4-06-09 19:20 編輯
♥ MY GREATEST LOVE : THE SPRING 1. / ♫ LAURA SULLIVAN / * THE SERPENT MOUND* ♫ HD ♥
ynnLpoNTkBE?autoplay=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nnLpoNTkBE
五十三、法句譬喻經——奉持品
經文︰
『昔有長老婆羅門,名薩遮尼犍(ㄐㄧㄢ)才明多智,國中第一。有五百弟子,貢高自大,不顧天下,以鐵鍱鍱腹。人問其故,答曰︰恐智溢出故也。聞佛出世,道化明達,心懷妒嫉,寤寐不安。語諸弟子︰吾聞瞿曇沙門,自稱為佛,今當往問深妙之事。令其心悸,不知所陳。
即與弟子,往到祇洹,列住門外,遙見世尊,威光赫奕,如日初出,五情騰踊,喜懼交錯,於是逕前,為佛作禮。佛命就座,坐訖,尼犍問佛言︰何謂為道?何謂為智?何謂為長老?何謂為端正?何謂為沙門?何謂為比丘?何謂為仁明?何謂為有道?何謂為奉戒?若能解答,願為弟子。
於是世尊,觀其所應,以偈答言︰
常愍好學,正心以行,唯懷寶慧,是謂為道。
所謂智者,不必辯言,無恐無懼,守善為智。
所謂老者,不以年耆,形熟髮白,惷(ㄔㄨㄣˇ)愚而已;謂懷諦法,順調慈仁,明達清淨,是為長老。
所謂端正,非色如華,貪嫉虛飾,言行有違;謂能捨惡,根源已斷,慧而無恚,是謂端正。
所謂沙門,不必除髮,妄語貪取,有欲如凡;謂能止惡,恢廓弘道,息心滅意,是謂沙門。
所謂比丘,非持乞食;邪行望彼,稱名而已。謂捨罪業,淨修梵行,慧能破惡,是為比丘。
所謂仁明,非口所言;用心不精,外順而已;謂心無為,內行清虛,此彼寂滅,是為仁明。
所謂有道,非救一物;普濟天下,無害無道。
奉持法者,不以多言;雖素少聞,身依法行;守道不忘,是為奉法。
薩遮尼犍及五百弟子,聞佛此偈,歡喜開解,棄捐貢高,皆作沙門。尼乾一人,發菩薩心,五百弟子,皆得阿羅漢道。』
白話解釋︰
『從前有一位齒德俱尊的婆羅門長老,名叫薩遮尼犍(ㄐㄧㄢ)聰明絕世,為國中第一人,他手下有五百位弟子,此人自高自大,看不起天下人;他經常以鐵葉護住胸腹,有人問他為什麼用鐵葉包著肚子,他說︰我怕我的天才細胞會流失掉!
有一天,他聽說釋迦佛陀出現在世間,教化高明,心中就不免生嫉妒心,因此寢食難安,他就向他的弟子說︰我聽說瞿曇沙門自稱為佛陀,今日我要去考驗他高深的問題,要使他心裏害怕,不知所云。
因此他帶著弟子直達祇洹精舍,分列在精舍門外;此時他遠遠有看到佛陀威光赫赫,如初升的太陽,頓時全身緊張,喜懼交加,直趨佛前,向佛陀頂禮,佛陀命他就座,他就座之後,尼犍問佛陀說︰請問世尊!甚麼叫做道?甚麼叫做智?甚麼叫做長老?甚麼叫做端正?甚麼叫做沙門?甚麼叫做比丘?甚麼叫做仁明?甚麼叫做有道?甚麼叫做奉戒?您如果能解答出來,我就願意做您的弟子了。
佛陀聽這位老婆羅門一番話,明白他話裏有骨頭,就用下面的偈子答覆他︰
平時勤勉好學問,為人正直修身心,滿懷出世最高慧,這就稱之為佛道。
世間所謂明智者,不以辯才逞口舌,無恐無懼心坦蕩,擇善固執即是智。
世間所謂長老者,不以年高稱為老,雖然人老頭已白,頭腦愚昧奈老何?
人能滿懷抱真理,行慈為仁心調順,明智通達心如鏡,此人可稱為長老。
所謂品貌端正者,並且貌美如春花,貪心嫉妒多偽詐,言行相違徒其表,
如能捨棄造惡心,貪嗔痴根可斷滅,明慧之人本無恚,此人可謂真端正。
所謂出家之沙門,不以除髮論其形,妄語貪婪無厭得,徒有欲念如俗夫,
如能止惡行大慈,心地厚宏行佛道,息心正念滅妄想,此人可稱為沙門。
所謂行道之比丘,不以乞食論其人,邪行惡意學他人,豈止名聞利養已,
如能捨棄眾罪業,努力勤修清淨行,有慧能破諸闇行,此人可稱真比丘。
所謂仁慈與明斷,不是空口妄吹噓,用心不誠非仁者,虛有其表而已矣,
如能心地淨無做,內思出離意清虛,此人行其寂滅道,可稱彼為仁明者。
所謂高蹈有道者,非救一物即行道,普濟天下諸眾生,怨親平等稱有道。
奉持齋戒佛法者,不以咄咄多辯佞,彼人平素雖少學,身能依行而修道,
守道不渝行終身,是謂奉持甘露法。
薩遮尼犍和他的五百弟子,聽佛陀說偈之後,歡喜心開意解,而觸悟了佛道,便不再傲慢自大,皆成為沙門。
唯獨尼乾一人,發菩薩心,行菩薩道;其餘五百弟子,皆得阿羅漢果位!』
◎◎
長老︰德尊學博曰長。年富尺高曰老。
長老四種類︰一、法臘長老。二、學德長老。三、法性長老。四、生年長老。
法臘長老︰接受正法,出家年久。臘者歲也,出家一年為一臘。
華嚴經云︰『捨棄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眾生,不能成就諸佛功德。菩提心出生一切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
《讀後感想》︰
本篇經文佛陀所說偈語,雖有白話解釋,但個人感覺還是很深奧,不是很明瞭其中含意。
白話解釋裡,有兩個地方,個人覺得似乎可以有另外的解釋,但因自己文學底子不佳,卻也不敢肯定。
其一︰有五百弟子,貢高自大,不顧天下,以鐵鍱鍱腹。
人問其故,答曰︰恐智溢出故也。
最後一句『答曰︰恐智溢出故也。』,經本裡的白話解釋是︰「他說︰我怕我的天才細胞會流失掉!」
其二︰所謂端正,非色如華,貪嫉虛飾,言行有違;謂能捨惡,根源已斷,慧而無恚,是謂端正。
經本裡的白話解釋是︰所謂品貌端正者,並且貌美如春花,貪心嫉妒多偽詐,言行相違徒其表…,
但願各位大德提供意見,這兩句解釋是否有修改的地方?
題外感言︰
今日聽著這首樂曲,內心升起一股莫名的思念,思念幾位網路上的朋友。
緣起緣滅總是那麼快速且短暫,再回首,總是滿滿的思念。
好友,獻上這首音樂,願您們人生道上都順遂、快樂、幸福、美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