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5/41/54198.jpg)
-
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4-01-22 08:25
別讓我們的友誼,最終死在朋友圈--2
別讓我們的友誼,最終死在朋友圈--2
2005年,進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為了研究人們的社交關係,以寄“聖誕卡片”來衡量人最多能和多少朋友維持“需要耗費一定時間精力成本”的友誼,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人最多只能與150人建立起實質關係,不可能比這個數字多出太多。
這樣說來,不論你在人際方面多么長袖善舞,和你建立實質關聯的朋友,一張紙就能寫完。
如果《遇見陌生人》里那句話所言不虛,人的一生平均會遇到2920萬人,會與其中的3000人結交,與其中一人相愛,那么現在的你,除了正在與之結交的150人,還有2850段人際關係,要么在還未抵達的未來,要么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沉沒在過去。
所以在人生的長河中,一段友誼的消散幾乎是必然的。
2有時候我們會模糊了“友誼”和“久處”的界限。
回顧年少時的情誼,會發現人與人的親近往往和空間距離有密切聯繫。
小時候活動範圍有限,交友範圍也有限。發小就像電影電視劇中演的那樣,不是同班同學,就是隔壁鄰居,再不就是父母交情甚篤,兩家常來往。
一起逃過課、聊過八卦、趴在窗台上看過隔壁班帥哥,相處幾年間,共享了彼此百分之八十的青春記憶。
記得《重慶森林》中的阿武喜歡呆在舊宅子裡,對著一塊用了好幾年的舊毛巾自言自語。單純的記憶共同體,就像阿武這塊情感豐富的毛巾一樣,你對舊友誼的懷念,也只是一種對過往的懷念,你懷念的這個人,只是舊時光的象徵。
人是社交動物,會對熟悉的人和事物產生依戀。行走在人群中,每離一個人更近,就會離另一個人更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