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珮均報導
吞嚥困難只能用鼻胃管? 胃造瘻成新選項
一位九十一歲張奶奶,兩年半前中風,灌食靠鼻胃管伸入鼻子進到胃部,愛美的奶奶看著鏡中的鼻胃管,常自言自語「鼻子怎麼變那麼長,像大象?」,因異物感使她屢屢自拔管路,進而反覆插管,加上每月例行換管,造成她喉嚨感染引發咳嗽,甚至發燒、肺炎,一年多達兩三次。經醫師建議接受內視鏡胃造瘻手術後,如今造口放在衣服下面,奶奶天天笑口常開,也恢復中風前神采了。
灌食達六個月以上可選擇胃造瘻 助提升生活品質
臺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蔡松茂醫師指出,當病人吞嚥困難,透過鼻胃管提供必要營養是普遍的醫療措施,但針對灌食達六個月以上的病人,若將胃造瘻納入另一種選擇,不僅能提升病人生活品質,更能降低併發症產生。
胃造瘻僅需局部麻醉、傷口小 大幅降低手術風險
蔡松茂醫師解釋,「經皮內視鏡胃造口」就是ㄧ般人所稱的「胃造瘻」,其藉由內視鏡的協助下,在腹部定位及胃造瘻管置入,一體成形的管子,分為零點六公分到零點八公分的管徑,大一點的可以灌蔬菜汁或稀的粥、精力湯。大部分病人僅需皮膚的局部麻醉,且傷口僅有約一到一點五公分左右,大幅減少外科手術胃造口的麻醉及手術風險。歐美國家於一九八○年開始推展。
這些族群不適合內科胃造瘻口
蔡松茂醫師補充,有些病人不適合內科胃造瘻口,如胃腹曾做過手術,導致結構有改變,或是胃附近的腸子沾黏,以及食道、咽喉腫瘤太大堵住通道等,透過內視鏡有難度或有腹水等情形,則應由相輔相成的外科團隊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