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3/367.jpg)
-
sk2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8-17 14:45
氣象達人彭啟明 也是投資達人-2
投資嘗試結合氣象 操作石油期貨大賺3倍
美國這場卡翠娜颶風的災難,讓彭啟明開始朝過去的經濟發展與氣象之間的關聯研究,並且發現油價在1999年至2006年的變化,都與氣候有明顯相關,石油在供給穩定下,價格變動由需求造成。透過結合氣象上的專業知識,他看出最主要的影響是在冬天,特別在太陽黑子活動頻率的低峰期,會造成「反聖嬰現象」,導致冬天氣候變得更冷,在像是北美五大湖等地區,便會大幅增加暖氣使用的需求,因而帶動油價往上攀高。
為證實自己的論點,彭啟明憑著自己的專業,搶在國外投資研究報告出爐前,判斷出「反聖嬰現象」即將發生,便用太太的帳戶花了20萬元,嘗試布局石油期貨操作,果不其然,國外研究報告一出,油價就如預料般上漲,造就獲利近60萬元的戰果。
不過,就在他打算大筆投資的時候,卻因為伊朗欲研發核武的事件,以及美元貶值、造成產油國獲利過低局面,使得油價不合理的推升至1桶8、90美元的價格,並與天氣的影響脫軌,於是打消再繼續投資石油期貨的念頭,轉而將研究目標回歸到自己的天氣專營事業上。
從氣象經濟 找出自己的路
彭啟明發現,某些產業如果能夠掌握天氣變化,確實對增加營收有很大幫助。以建設公司來說,在下雨天數較多的時候,看屋人數便會下滑,售屋成交量出現疑慮,會導致股票價格下跌;另外,氣候暖和的話,民眾對於衣服與棉被的需求會因此變低,紡織業也將面臨經營困境;至於2006年柳丁價格暴跌至1顆1元,讓農民血本無歸,彭啟明說,也是因為當時天氣異常的暖和,使得收成增加1成所致。
這些例子不僅凸顯經濟受天氣影響的情況,更可看出投資的機會,其實就在生活之中。
儘管彭啟明能對客戶具體指出,氣象與個別公司經營的密切關係,並提供完整的客製化服務,加上對於天氣預測準確度可達93%,比起新聞播報的50%準確率高出甚多,但絕大多數的人,卻仍舊無法理解,為甚麼要花錢去買氣象資訊,只要打開電視、新聞節目播到最後就會有的天氣預報。彭啟明不諱言指出,「這是工作上最大的瓶頸。」除此之外,國內的客戶也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將氣象應用在提升經營效率上,所以在公司成立的前兩年,花很多時間在教育客戶與市場,即便至今,「除了賺錢第一名的公司外,大多數仍不重視這個議題。」他感嘆的說道。
儘管如此,但「天無絕人之路」,彭啟明說:「科學園區裡7、80%的公司,包括鴻海在內,為了確定活動當天能有個好天氣,所以都有跟我們合作;還有最普遍的手機用戶訂購天氣預報,1個月也有10幾萬元的營業額。」另外,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在於,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為避免衛星照片拍到的全是雲朵,也是彭啟明公司的客戶之一,足顯他在氣象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
提高附加價值 專業無人能比
氣象經濟是近來的熱門議題,不過綜觀國內,仍只有彭啟明成立公司專營天氣事業,儘管他同時身兼多職,但仍不影響在各個領域上的突出表現,可從此看出他不只在看氣象變化、投資石油的眼光準確,投資自己更有獨到之處,他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維持相同專業領域,並不斷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
對於台灣專營天氣事業公司的發展潛力,彭啟明相當看好,他認為台灣有相當多元的氣象變化,加上整個亞洲的競爭對手只有日本,因此只要在國內市場持續努力,未來一定可以成為中型規模的公司,營業額更有機會上看億元以上。此外,若兩岸開通,中國大陸市場也可望成為重要的發展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