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53/15337.jpg)
-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6-26 10:50
8,000億的取與捨
8,000億的取與捨
上週國內科技業最震撼的大事,無疑是國內IC設計業兩大龍頭,聯發科及晨星宣布合併。此一事件,不論是對股價,對公司競爭力或是對產業的未來影響,都引發熱烈討論,但併購案最近在國內變多了的現象,卻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先前國內外利空不斷,不論是政治、經濟,都讓民眾感到十分氣餒及失望。徐旭東甚至一度說出,暫停在台一切投資的重話。市場的氣氛極其低迷。
不過在上週,我們看到聯發科宣佈以1,150億元收購晨星;台灣大也宣布準備600多億元,未來要以換股方式併凱擘有線電視通路,此外還有開發546億完成收購凱基證,元大金買鼎富證,永豐金36.8億併太平洋證券…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逆勢擴張,這總是一股正面鼓舞的力量。
投資本來就是考驗資金實力、膽識及眼光的難事,而逆勢投資更是不易。像是鴻海集團三月底以669.05億日圓(約238.94億元台幣),取得日本面板大廠夏普近10%股權。此舉還被某外資評為「史上最佳的投資案」。但因公布以來,夏普股價跌不停,市場的焦點全放在鴻海的投資損失上頭。逼得鴻海上週主動公告,入股夏普以來,帳上損失最多逾台幣64億元,希望此後市場對此案的關注,能由目前的「價格」移回到未來的「價值」上。
對於散戶投資人而言,價格及價值的衡量是最難掌握的。因此才會進出股市總喜歡追隨法人動向,談景氣判斷總是要等企業給個說法。而最近看到企業重啟併購投資的動作增加,至少是可以開始考慮:在這麼差的市況下,仍保有一流競爭力的台灣企業,是不是已值得投資?
還有,上市櫃公司今年的除權息大戲,就要自七月開始,預估今年有逾8,000億的股息要發放,當大家都說賺錢不容易的時侯,這8,000億的息利,究竟是是要取?還是要捨?也同樣考驗著投資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