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口木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08-11-01 07:52

萬法唯心造

宋朝時,有一天蘇東坡問佛印:「我修習佛法,覺得日有精進,你看我如何?」佛印回答:「我看你如見一尊佛。」蘇東坡聽完十分得意。然後,佛印也順勢問蘇東坡:「那你覺得我修得如何呢?」蘇東坡回答:「我覺得你像坨牛糞。」回家後,蘇東坡把剛剛暗損了佛印之事告訴了蘇小妹,蘇小妹聽畢說:「其實是你輸了,因為佛印他心中有佛,所以看出去的一切事物都有佛理,都是佛的心身;而你看他如牛糞,就表示你的心中都是牛糞般的思想。」
這個故事可以解「萬法唯心造」的境界,代表外在事物的看法其實都是自己心智的反射。在習慣領域學說中,遊伯龍教授將它解釋為「投射效應」,它屬於人類行為的通性之一,也是習慣領域的核心,意指:「人們往往有一個強烈的傾向,當他們不知道別人的情況時(如個性、愛好、思想等),就常常認為別人具有他們的特性,或者說,當人們需要判斷別人時,就往往將自己的特性投射給別人,想像其他人的特性和自己一樣。」因為有這種思維的走勢,? H們就用自己的經驗與標準來詮釋這個世界,覺得自己的感認才是真實的,如果有人與自己的感認不同,我們常常會覺得是別人有問題,而不是自己內心的僵化。
這種例子,不論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都是屢見不鮮:
一個白手起家的老闆常常會批評現在的年輕人敬業精神不夠,因為他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和他過去創業時一樣,有那種不分晝夜打拼的精神才對。
一位主管試著用加薪的方式來挽留一位想要離職的優秀員工,可是這位員工卻辭意甚堅,這位主管以為員工隻是為了錢而工作,卻不知道員工其實渴望的是一種歸屬感及自我肯定感。
一個婆婆對於剛進門的媳婦,總會用放大鏡來檢視她的一言一行,因為新婆婆會用她過去當媳婦的經驗或標準投射在這個新嫁娘身上,卻忽略了這個現在的社會結構已經不同於以往,這種情形也造成了許多家庭的婆媳問題。
一位男士一見鍾情的愛上一個女生,在交往初期他會把心中理想的標準框架在女孩身上,甚至會美化交往的過程,一旦發現事情的發展不如自己預期時,就很容易造成口角。
一位老師總是用自己的方法來教學,可是學生的成績卻始終不見起色,他忘了要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教,如果學生一直很努力卻沒有進步的話,可能老師也需要自己反省與檢討。
我們必須要警覺這種人性對我們人際品質的影響,避免用單一的標準或狹窄的經驗來判斷事物,要多一些同理心、多幫別人想一想,懂得換位思考,就能避免許多衝突,更能夠揚棄個人的本立主義,增進團隊的凝聚。
這些方法將有助於「投射效應」的運用:
1.注意揣情、摩意:鬼谷子提醒我們對人要能客觀的審察,例如:平和的人顯得安靜。公正的人往往表現耿直,心有喜事外表就會愉悅。好名的人常常樂於表現。有信用的人會表現得光明正大。好利者往往多求……。
鬼谷子的用語多用 「往往、常常」,代表事情沒有百分之百的絕對,而自己的經驗隻是人類經驗的一個小部份而已。
2.學習將心比心:我們無法真正明白事物的真貌,因為我們總是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一切。要跳出自己思維上的限制,我們可以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來判斷事物,試著從事情中抽離開來。所謂旁觀者清,我們試著用自己學習典範的角度來思考事情,也可以放下身段去用基層的角度來想問題,這樣才可以增加思考的縝密。
3.己之所欲,不強加於人: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不代表別人也有同樣的喜好,自己喜歡聽的音樂不代表別人也會喜歡,就像先生喜歡吃魚頭,為了表示愛太太,把最愛的魚頭留給太太,可是太太面對魚頭,卻一點也不開心,因為她最愛吃的是魚尾巴,她以為老公一點也不愛她……。可見好心不一定會有好報,而好心要加上好方法才會有好報。
4.不間斷的溝通:當我們接收到某項訊息時,我們應養成重覆確認的習慣,因為同樣的一些話,可能大家解讀的內涵都不同,若不及時澄清,誤會就很容易產生,在拙於表達的情況下,人與人間的芥蒂就會形成溝通中無形的障礙,所以溝通並不是有問題才要溝通,而是彼此生活上的一種練習,當我們越來越不以自我為中心時,我們所享有的快樂與自由也會相對增加。「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以鬼心看人,人人是鬼。」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