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1 08:52

財經青紅燈》蔡明忠覺得不公平

2025/07/11 05:30  
本土電商龍頭momo富邦媒6月營收又年減3.5%,momo董事長蔡明忠公開呼籲政府應加強保護本土電商。(資料照)
隨著網購市場成長減速,加上跨境電商競爭加劇,不僅PC home網家(8044)首季虧損持續擴大,本土電商龍頭momo富邦媒(8454)6月營收又年減3.5%,且上半年也首次出現年減。momo董事長蔡明忠恐受不了,公開呼籲政府應加強保護本土電商;言下之意就是當各國紛紛限縮跨境小包裹免稅額,我國也應該跟進,這不僅事關本地電商存活、稅收流失,甚至會擠壓台灣本地製造業與就業機會。
隨著網路及智慧手機普及,2011到2019年間網購平均年增10.8%,優於實體零售業1.5%及整體零售業2%;疫情期間實體零售業轉為負成長,網路銷售從2019年3355億元,到2022年翻倍至6202億元,但隨著疫後需求回歸實體通路,成長明顯煞車,2023年僅增至6364億元、2024年為6533億元,今年首季1568億元,與去年1555億元幾乎相當,但境外電商攻勢更加猛烈,本土電商節節敗退。
從消費者或小型電商、代購等立場來看,2千元以下的免稅額度可降低自跨境電商的購買成本;但換個立場,本土電商依法繳納營業稅、營所稅等,跨境電商因小額包裹免稅,造成競爭基礎不公平,且中國將通縮與內卷輸往海外,這不只是台灣壓力、也是全球壓力。
美國自今年5月起,取消對來自中港的低價商品免稅待遇;歐盟、澳洲也早就限縮跨境包裹免稅優惠。就連中國所謂的「東盟好朋友」也紛紛築牆防堵,保護本土脆弱供應鏈,包括泰國去年中起取消售價低於1500泰銖(約台幣1300元)的跨境商品免稅;越南也自今年2月中起喊停快遞進口的小額商品免徵;印尼甚至一刀切禁止跨境電商銷售100美元(約新台幣3200元)以下的進口商品。當中國好朋友都如此做,那台灣該不該加快檢討、盡快防堵呢?(高嘉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