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喊將成「最偉大產品」卻暫停拉貨?人形機器人市場前景、供應鏈、投資風險一次看!
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
更新時間: 2025年7月9日 週三 下午2:58
馬斯克預言Optimus將成為「史上最偉大產品」,卻驚傳暫停拉貨?!特斯拉人形機器人話題再掀波瀾!當黃仁勳喊出人形機器人將是全球下個殺手級應用,市場目光迅速聚焦特斯拉機器人 Optimus,Optimus是什麼樣的機器人?有哪些應用場景?特斯拉機器人概念股有哪些?Yahoo財經編輯室帶你找找Optimus的台股供應鏈!

目前Optimus已進化至第二代機型,能自我導航、搬運物品、與人互動,並在故障後自我恢復運作。(圖/Getty Images) (CFOTO via Getty Images)
明年產量目標增10倍 現階段量產卻卡關
特斯拉機器人Optimus好事多磨?繼6月人形機器人計畫負責人Milan Kovac突然辭職走人後,人形機器人專案由自動駕駛團隊的Ashok Elluswamy接手,他同時也是特斯拉AI軟體副總裁。Elluswamy上任後啟動技術重整,認為現行設計仍有許多關鍵問題待解,決定先全面優化機器人的軟硬體架構,再推進量產時程,原定今年生產5000台Optimus的目標恐將因此落空。
供應鏈透露,
特斯拉約在6月中旬開始暫停向合作廠商採購Optimus零組件,統計至5月底為止,實際採購量僅夠組裝約1200台人形機器人,已完成生產的則不到1000台。這些數據與馬斯克2025年初預估的5000台目標相去甚遠,當時他更表示,若進展順利,2026年產量將增加10倍,目標要生產5~10萬個人形機器人。 據悉,這波暫停採購預計至少持續兩個月,目前尚未明確說明是否將縮減原有訂單。
此次技術修正,主要是針對關節電機過熱、靈巧手承載力不足、傳動壽命短、續航力不佳等硬體問題;軟體方面則計畫引入更多合成數據,提升機器人的自主操作能力與完成複雜動作的穩定性。目前 Optimus多數動作仍仰賴遠端工程師操控,與真正的「全自主運作」仍有一段距離。
Optimus是什麼樣的機器人?有哪些應用場景?
AI時代下,全球對人形機器人的想像正逐步實現,現實生活可能越來越接近科幻電影。各機構預測,未來幾年這類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以驚人速度擴張,其中TrendForce預估2027年人形機器人市場產值有望突破2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則估算到2050年,全球將部署超過10億台人形機器人、總市值上看5兆美元。
特斯拉研發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正是這股趨勢中的關注焦點。Optimus整合特斯拉自家的FSD(Full Self-Driving,全自動輔助駕駛)晶片與視覺 AI,具備多種環境感測能力,並透過神經網路訓練與生成數據強化學習,可執行各種重複性與勞力密集的工作。馬斯克曾表示,Optimus將能在家庭中協助料理家務,如倒水、買菜、照顧小孩,長遠目標則是進入工廠、倉儲、農業等場域取代人力。
目前Optimus已進化至第二代機型,能自我導航、搬運物品、與人互動,並在故障後自我恢復運作。特斯拉預計先在自家工廠部署數千台試行,馬斯克宣稱每台機器人製造成本約一萬美元,售價估在兩萬美元以上。他看好Optimus的潛力將超越電動車,預言其將成為特斯拉下一個顛覆性產品。
特斯拉機器人概念股有哪些?
我們先拆解一個人形機器人可能會有什麼部位,首先它需要活動肢體,所以「關節」與「骨架」是必須的,要動起來必須有電,會配備電子控制系統與供電模組;再來,機器人要看得見才能互動,機器人的「眼睛」就是光學鏡頭、感測器等等,而「大腦」則由自動化控制與軟硬整合平台來處理,最後還需要有外表,交給機構件、外殼相關廠商打造。
上述公司中,和大、盟立是經過證實,先前傳出送樣測試、或高層對外說明與特斯拉Optimus有「實質合作進展」消息的台鏈,其他則是具技術對應性或法人點名潛在受惠個股,具想像空間。
特斯拉Optimus概念股與你有何關係?
特斯拉Optimus不只是馬斯克的夢想,人形機器人革命未來也將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瑞銀證券預估,2035年全球將部署超過200萬台人形機器人,2050年更上看3億台,涵蓋零組件、軟體、製造與服務整體生態鏈。對投資人來說,這是值得長線觀察的潛力題材,減速機、感測器、馬達與自動化控制等供應鏈廠商可望受惠。
對一般人而言,Optimus也可能改變我們的工作模式、生活型態。隨著人形機器人成本未來有望大幅下降70%,進一步進入家庭、服務與零售場域,普通消費者也可能成為使用者。機器人的普及也會創造新的產業和工作機會,例如機器人操作員、維護工程師、AI開發者、機器人應用設計師;但反過來說,某些特性行業面臨自動化革命,有些人可能會因此失業。Optimus的出現與普及將會重塑勞動型態與產業結構,甚至決定你未來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投資Optimus的風險與機會
最近特斯拉暫停Optimus拉貨的消息,就是相關概念股投資風險的最佳示範。
法人指出,Optimus雖具長線潛力,但現階段仍卡在兩大難題:動作速度慢,以及在複雜場域中的穩定性不足。從結構件、減速機到感測系統,許多關鍵零組件仍需仰賴進一步技術突破。這波特斯拉喊停 Optimus拉貨,讓台灣供應鏈短線出貨與營收恐將延後,許多原先受惠題材的概念股紛紛拉回,顯示市場對實際進度仍存疑慮。
不過,這並不代表人形機器人整體產業前景黯淡。馬斯克強調Optimus未來仍將推進量產,且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日前也喊出「高階用戶送機器人」的大手筆福利,業界普遍認為這是一場長跑,未來應用場景與滲透率仍有大幅成長空間。
簡單來說,特斯拉機器人概念股仍有長多,若未來設計調整完畢、開始量產,供應鏈有望重新受惠;在此之前,股民們不妨保持耐心,避免在熱度高點貿然進場,也許這波拉回正是回檔布局的時機。專家建議,以中長線眼光看待人形機器人商機,反而更能掌握後續的切入機會。但布局的時候還是小心別被題材消息牽著走,實際的出貨數據與基本面才是買股的安穩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