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宜君 2022-10-08 02:02
罹患大腸癌初期,內視鏡可完整切除腫瘤。(Getty Images)
台灣每年執行40萬人次大腸鏡檢查,但人眼難免會因為疲勞或經驗差異,錯過殲滅癌變的機會。台大醫院、國泰醫院、雲象科技三方合作開發「大腸鏡即時
AI息肉偵測技術」,可將偵測率提升至96%,扁平或凹陷等罕見病灶都能辨識。台大醫院及國泰醫院可望率先應用於健檢服務,另有五家醫院以此技術進行臨床試驗前瞻計畫。
台灣大腸癌
篩檢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暨綜合診療部主任邱瀚模表示,50歲以上成年人中,每千人約二到三人有大腸癌,大部分都沒有症狀。要靠大腸鏡找出癌前病變,以減少大腸癌發生及死亡。
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表示,現行大腸鏡仰賴醫師肉眼觀察和臨床經驗,如果病人清腸不徹底、腸道彎曲,會導致病灶不易判讀。台大醫院和國泰醫院聯手提供五年大腸鏡檢查影片,包括各種罕見病灶,精選超過20萬張影像去訓練AI,達成偵測準確率96%的成績。
「腺瘤偵測率每增加1%,病人罹癌率可降低3%,死亡率可降低5%。」邱瀚模表示,臨床證實,腺瘤偵測率是「大腸鏡的生命線」,如果醫院的腺瘤偵測率低於15%,病人日後發生大腸癌的機會增為2.4倍,增加了140%風險,如果大腸癌檢查範圍沒有到達盲腸,發生大腸癌風險也會增加75%,顯示「腺瘤偵測率」和「盲腸到達率」是影響大腸癌防治成果的重要因素。
邱瀚模說,台灣醫師回報盲腸到達率為98%,但據國外研究,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醫師,對於5毫米以下的腺瘤,還是有23%遺漏率,因此,透過AI技術的輔助,將偵測率提高到96%,甚至能瞬間鎖定凹陷、扁平等高度惡性卻容易被遺漏的病灶,可望幫助醫師精益求精,達成將大腸癌發生率降低到趨近於「零」的心願。
台大醫院和國泰醫院的健檢中心,打算在近期導入這項技術。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台大醫院正與台大癌醫、輔大醫院、彰基、新光醫院進行跨院隨機分派臨床試驗前瞻計畫,希望這項技術能「打進
世界盃」。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38/6660769?from=wj_nextnews_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