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哥拉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09-12-30 13:36
你的孩子正計劃要出國留學嗎 ?
飄洋學子 遊必有方
出國留學不是夢想的完成 而是實踐的開始
文、凌筠婷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要出國就要有獨立的個性,做什麼事情都要為自己負責,因為沒有人會幫助你。」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的慧盈,為了要拓展視野,到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研究「新流派」藝術。在美國已經生活近兩年的她認為,出國絕對是有價值的,但是想要留學的人,必須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才不會浪費出國的時間和金錢。
去年剛到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攻讀「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管裡」的華玉,畢業於台灣大學經濟系,她表示:「最好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出國,因為在國外生活很容易迷失。而且除非你是很會規劃自己生活的人,否則你過的只是學生生活,而不是國外生活。」很多人對於出國留學有太多想像,以為就像電影那樣天天參加Party,但是等她真正出了國,因為有學位的壓力,常在唸書和玩樂之間猶豫。
華玉攻讀的英國學位是一年制,她覺得這樣的制度比較沒有系統性,除非是目標很清楚、很懂得如何利用資源的人,否則一般台灣學生習慣照表操課,出國後突然得自己安排生活,容易感到茫然。
生活適應不容易,孤單與否因人而異
適應國外生活是留學生一定得克服的事情,但是適應的時間長短,則是因人而異。華玉在英國已生活半年,仍搞不清楚跟同學們聊天時該說什麼比較適當,一切都還在摸索,也容易感到孤單,但她也特別強調,這些都可能跟個人特質有關。
像慧盈就認為自己本來就比較獨立,可以獨自打理生活大小事,不習慣依賴朋友,所以並不會特別感到孤單。但是她也承認,要瞭解與外國人溝通的方式,得花一些時間,一開始很難融入外國人的世界,因為不瞭解對方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舉例來說,外國人講話喜歡用正面的詞彙,即使你做得不夠好,對方也會盡可能的找出優點來誇獎你,這時就必須要自己聽出對方言語背後希望你改進的地方,她也是到最近才慢慢比較瞭解如何與外國人相處。慧盈強調,既然到了國外,就要主動和同學聊天、開玩笑,不要害羞是融入團體最好的方法。
研究生和教授地位相當
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的韋尹,在國內研究所念一年後,申請到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攻讀核子工程,他特別提到,台灣的研究生,常常會說是在教授「底下」做事,和教授說話及相處時,也比較小心謹慎。但是美國的研究生,都會說他們與教授「一起」工作,他們認為研究生與教授的地位是均等的,這是讓他感到最特別的一點。
華玉則認為,台灣和英國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國外一堂課會分成討論課與正課,而討論課才是能學到最多東西的時候。一般留學生會因為害怕自己講不出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敢發言,但是外國人卻很習慣有想法就發言。有一些比較好的老師,則會在討論課一開始時先拆解問題,點出問題的架構和方向,再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得在課前先做好準備。
對於未來想要留學的人,華玉建議針對自己想去的學校,找到學長姐、先瞭解那個學校的老師、課程安排等,是比較快速又有效的方法,因為實際的情況是出國前完全想像不到的。慧盈則認為,如果要念藝術,不論是大學或研究所,選學校和地點是很重要的,因為校風和資源都有差異,她個人非常喜歡舊金山,因為舊金山雖然小,卻有許多不同的人事物,非常豐富。韋尹則建議想留學的學生,努力爭取該校的留學生獎學金,因為國外學費很貴,如果有獎學金補助,生活會容易許多。
出國留學,是國內許多學生的夢,這些飄洋過海的學生們,在海的另外一端,努力追逐夢想,一步步克服困難,他們要的不只是文憑,也在找尋真正的自己。但是問到如果有朋友想要去留學,他們卻也都異口同聲的說:「Just do it !」